《家庭教育促进的知识方法》第五部分家庭教育的原则方法
第四十一讲 如何看待孩子的思想态度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良好的“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对学生学习成绩及人生发展影响很大。
学习思想影响学习态度,然后影响学习行为,进而影响学习成绩。因此,在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学生应做好每一个学习步骤过程的“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才可能取得优良成绩。
父母应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孩子的思想态度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一、教育目的
教育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父母良好的心态
父母需要从家庭教育基本目标“平安健康、合法合规、自食其力”出发,通过家庭教育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正向发展,孩子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教育目的”。
三、父母对孩子学习成绩的期望
父母的期望值,是孩子在班级或年级中学习成绩的百分比排名在前50%,这是“可望、可接、可达的”。
并且,中等水平的学习动机最能够推动学习,激发学习兴趣,最能提高学习效果,保持一定的激活水平,指向特定学习目标。
父母需关注孩子充足睡眠、心理健康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父母应该正确认识到,更好的学习成绩与孩子的思想、态度、行为、心理健康、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和机遇有密切关系,尤其孩子能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带来轻松愉快”。
孩子在班级或年级中学习成绩的百分比排名提升,都需要在学习的思想上、行为上、心理上、三观上有相应的要求:
1. 前30%,孩子在学习的思想上、行为上要求自己。
2. 前20%,孩子在学习的思想上、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在重点学校,父母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3. 前10%,孩子在学习的思想上、行为上更严格要求自己。父母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
4. 前5%,孩子学习能带来轻松愉快。父母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
5. 前1%,可遇不可求。父母需关注孩子心理健康、良好的适应环境能力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四、不同阶段学习动机
(一)小学低年级学生
靠有兴趣、有趣的知识来吸引学习,靠生动活泼、形象直观的知识内容来调动学习。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初中学生
靠有兴趣、有趣的知识来吸引学习,并能够进一步认识未知和了解未知,对知识掌握和增长、好成绩的渴望能引导学习,荣誉感及鼓励同样能引导学习。
(三)高中学生
靠有兴趣、有趣的科学文化知识来吸引学习,关注有价值的知识学习,将个人学习与个人爱好、个人发展、个人责任、个人梦想、个人理想、国家社会逐步联系起来,这些是内在的学习动机。
五、学生个体差异
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取得好成绩,但不是每个孩子都能够轻松取得好成绩。
有的孩子安静看书,有的孩子智商高,有的孩子勤奋努力好学,有的孩子开窍早,有的孩子需父母、老师正确引导等。
因此,父母应正确认识到孩子的学习思想、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毅力与学习成绩关系的重要性。
六、学习能力
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观能动性”,有了“主观能动性”才可能对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很好的接受、消化、吸收和运用。
教育活动必须有孩子自己的主动积极参加,孩子在学习中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主的”看、听、观察、思考、理解、运用、反思、提高来实现。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的具体步骤是:一“看懂、听懂、学会”;二“理解、熟练”;三“掌握、运用”;四“灵活运用和综合运用到进一步提高”。
七、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前提。如,充足睡眠、按时睡觉、上课专心认真听讲、做好笔记、积极发言、积极回答问题、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独立完成作业、至少在睡觉前1小时完成家庭作业。
尤其,重要的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经常反思”。
按“单元时间”交替进行学习、复习、作业、练习、预习、玩、文体、活动、互动等,每个“单元时间”按45-60分钟。
一般,星期五晚上,一家人可以一起玩或活动1-2小时,如打牌、下棋、互动、锻炼等。
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学期间)。按时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学生应至少在睡觉前1小时独立完成当天课外作业,即睡觉前能够至少有1小时“自由时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按50%-40%-30%和50%-60%-70%“自由时间”用于“玩或活动”和“自主学习”。
星期六和星期天及节假日(上学期间)。早上需多睡1小时或更长时间。孩子的首要任务是抓紧时间独立完成课外作业,独立完成课外作业后的时间即“自由时间”。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分别按50%-40%-30%和50%-60%-70%“自由时间”分别用于“玩或活动”和“自主学习”;或,玩或活动、自主学习、课外班各占三分之一。
暑假和寒假。早上可多睡1小时。每天时间安排,独立完成学校作业(课外作业)、玩或活动、自主学习各占三分之一;或,完成学校作业(课外作业)、玩或活动、自主学习、课外班各占四分之一。
总之,孩子的天性是“玩或活动”。原则上,在学生完成学校学习任务和或学校作业(课外作业)后,应先满足“玩或活动”的需要,然后是“自主学习”。
如,学生在完成当天学校作业(课外作业)后,“玩或活动”的时间:
星期一到星期五 (上学期间) | 星期六和星期天及节假日 (上学期间) | 暑假和寒假 | |
小学生 | 0.5-1小时 | 1-2小时 | 2-3小时 |
初中生 | 0.5-1小时 | 1-1.5小时 | 1.5-2.5小时 |
高中生 | 0.5小时 | 1-1.5小时 | 1.0-2.0小时 |
这样才可能满足孩子“玩或活动”的需要,这反映了人需要“自由自在或自娱自乐的时间”,用于玩、活动、自娱自乐、发呆、反思、思考。在具体操作上,父母应“灵活把握”“体现人性化”。
八、学习方法
良好的学习方法,是取得优良成绩的保障。
父母应按孩子的特点,引导启发培养孩子掌握正确的并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如,有的孩子记忆强,有的孩子理解强,有的孩子适合做题来掌握知识等。
九、端正学习态度
孩子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是取得优良成绩的保证。
如,有的孩子学习是为了父母、老师,有的孩子学习是为了今后找到好工作,有的孩子学习是为了兴趣,这些 “还不是正确的学习态度”。
父母应培养孩子正确的学习态度,让孩子知道学习的意义及人一生的发展。
学习是使孩子能够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正向发展,解决今后自己的生存及发展,实现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十、学习毅力
孩子坚强的学习毅力,是取得优良成绩的关键。
父母应培养孩子坚定的学习毅力,使孩子具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一种精神和品质。
让孩子自己能够明白相信,付出一分的努力不一定有一分的收获,但付出十分的努力一定有一分的收获。
十一、正确的考试心态
孩子具有正确的考试心态,是取得优良成绩的保障。
父母应培养孩子正确的考试心态,让孩子能轻松自如地面对考试,如避免考前过度紧张、考中过度粗心、考后过度后悔。
十二、乐观的生活态度
孩子具有乐观的生活态度,是取得优良成绩的保证。
考好了不骄傲,继续努力,创造更好的成绩。没考好不要失去信心,要分析原因,重新站起来。
成绩不是人的一切,作为人应该是全面发展、和谐发展及正向发展,而不能有大的缺陷。
父母应培养孩子乐观的生活态度,让孩子能充满信心去面对生活和学习及未来发展,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快乐充实地度过每一天。
十三、课外班
原则上,尽量少上课外班。
原则上,在星期一到星期五(上学期间),不要有课外班。
原则上:
1. 在星期六和星期天及节假日(上学期间),可有课外班理科或文科共1个、体育美术音乐共1个。
2. 在暑假和寒假,可有课外班理科或文科共1个、体育美术音乐共1-2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