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广东中考试卷有哪些新特点?考查重点内容是什么?对明后年参加中考的学生们有哪些指导作用?对此,南方 珠海大课堂特别开设“名师点评中考卷”栏目,考试科目结束后,邀请名师对当堂科目试卷第一时间进行点评。
7月21日上午10:50—11:50,珠海两万多名中考考生参加了《道德与法治》科目考试。香洲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兼职教研员、珠海市第十中学德育主任王立国表示,今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考试时间、试题数量、试题分值均有所调整,着重考查了学生知识的广度、学科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呈现出恒中有变,变中求新的特点,“‘背多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分析:考卷注重引导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比往年,今年广东中考道德与法治卷考试时长压缩了20分钟,由原来的80分钟调整为60分钟。王立国表示,今年中考道德与法治卷考查有三大特点。具体为:
一是凸显课程性质,注重核心价值引领。试题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的矛盾冲突中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试卷第1.3.4.5.7.8.21题分别从青春奋斗、生命安全、青春有格、意志坚强、行己有耻、诚信、爱国、法治与自由等角度对学生进行价值引导,引领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
二是考查关键能力,强化学生实践创新应用。试题坚持“微观切入、广角生活”的原则,使试题更贴近考生,易于考生理解。通过考生通俗易懂的具体情景材料,淡化概念和学理的要求,从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角度进行设问。如第9.10.11.12.13.14.22题,分别考查了特殊保护、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维权方式、公平正义、文化自信及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容。试题将学生的作答过程转化为学生参与生活、透视生活、反思生活的自我教育过程,增强了实践性、综合性和开放性,实现了从“应试”到“应用”的转变。
三是关切国计民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担当。试题情景材料的选取,问题的设置,都体现了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变化,关注社会进步,关注国家发展的思想,体现了较强的时代性。如第15.16.17.18.19.23题;分别考查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创新驱动发展、民法典、生态文明建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四个自信的相关内容。不同的题型,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我国在科技创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法治建设、抗击疫情等方面的探索与努力,引领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智慧、认同中国担当、感受中国力量。
备考:打破思维定式,创新复习备考策略
在王立国看来,今年道德与法治中考试卷在恒常中求新、求变,吹响了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教学改革的号角,也为后期学生学习备考提出了新的挑战。
“今年试卷启示我们2021年中考备考要做好积极的应变。”王立国认为,一是要拓新课堂教学,引领学生用更加广阔的视角去关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实现学用合一。
二是要改变道德与法治学科的学习方式,“背多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新中考更加强调学科知识体系的建构,学科关键能力的养成,要求师生要学会学习。
【策划】冉小平、冯晓颖
【点评】王立国
【整理】冉小平
【作者】 冉小平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