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题分析:
本次数学期末试题立足基础,考察面较广,贯穿数学思维这根主线,多数题型立足于教材。从基础知识到计算、再从操作题到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个大的方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全面考察了学生对教材中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和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
1.大部分学生对口算、计算等基础知识掌握得较扎实,书写规范,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这部分错误均出现在少数同学中,表现为粗心,审题不认真,思维不深刻。如三年级试题的填空题:45的9倍是( ),9个( )是45.属于最基础性的题目,如果方法掌握,正确率应该是百分之百,出错的学生却有好多,这就说明一方面学生的计算出错多,另一方面,计算习惯不好,粗心,不认真。没有养成检查的好习惯。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加强好习惯的养成。
2、学生学习不灵活,没有真正弄清题意、理解所学知识,遇到问题不思考这种问题每个年级都出现了,由此,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要常抓不懈。 3、基础知识不扎实,概念理解不到位。每个年级的填空题中的概念性的内容失分较多,主要是概念理解不深入,对题的要求不明确。
(二)实践与应用
1、在解决问题时,不能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
2、对“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掌握不好,空间观念很差,头脑中无法呈现图形的表象。对数学工具运用不熟练,误差大,细节注意不够。
3、信息处理、综合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学生的信息处理和综合思维能力的差异突出表现在:不会从所给信息中分析,不会从生活的角度去分析和处理问题。如三年级试题的解决问题:张大爷要用篱笆在房后靠墙围一个长方形菜地,长20米,宽是4米,要用多少米的篱笆围起来?好多学生直接用(长 宽)×2来解题。看来在今后教学中学生认真细心的答题习惯需要继续强化训练。
4、学习习惯不好,粗心大意。如每个年级的计算中,学生能写对计算中间过程,却唯独把计算结果算错或者把结果在等号后忘写等。
三、改进措施:
通过对1-6年级期末试题的分析,根据这次考试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们应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促进学生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1、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计算技能的训练,切实使学生计算技能全部达到课标的要求,尤其要加强口算技能的训练,这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要加强基本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基本概念。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基本概念时,一定要重视知识发生的过程和方法。把握概念的要点。
3、要加强对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应用题教学是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解应用题的基本方法的能力培养。重视解题思路的训练,通过应用题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来训练学生思维发散性、灵活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4、要切实加强对培优补差的辅导,重要的是帮助他们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要分析差生的原因,确保每单元每阶段基本过关。采用多种形式、方法帮助学困生,要提倡学生之间的互相帮助,让每个学习好的学生都成为老师的助手。
总之,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持久的工作,没有捷径可走。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不断探索,不断交流,不断实践,我们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一定会芝麻开花---节节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