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检测手段,无论是对学生知识学习的检测,还是对老师教育教学的检验反馈,都起着积极的作用。试卷中所蕴含的丰富而有价值的信息,正是学生学习的真实呈现,老师教学效果的生动体现。只要师生正确深入地认识,并挖掘把握其中的玄机,用好这些价值极高的信息,就能很好地指导学生地学习和撬动老师的教学。
试卷要素分析包括:试卷的难度、信度、效度,试卷知识考察结构,难度比例,设题是否科学,是否紧扣考纲,这些属于试卷本身的分析评价。其次,最关键的在于学生作答及得分情况的统计分析,这些行为现象背后所呈现出来的问题,及问题背后所反映的核心因素正是老师学生最应该关注的,也是最具价值的。
首先,学生答题情况的个性与共性分析统计及优劣所反映的核心问题是关键。一般而言试题结构可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根据考试系统所得大数据进行分析,每道题的本质其实就是一个知识点的若干个面与若干维度的考察,或者是几个知识点的综合联系考察运用。我们在看到每一道客观题得分情况后,要深究学生在该道题背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其次,根据学生答题和得分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评和教学调整。有的老师在试卷讲评的时都是从第一题到最后一道题,每道题平均使力,从题干到答案,从错题到责怪学生,再到惩罚学生。这样的试卷讲评师生均不愉快,对老师而言是一种恨铁不成钢愤怒,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无力吐槽的煎熬,其讲评效果可想而知。那么,试卷讲评该是什么样子呢,我想必须要对症下药,重点突出,把握错因的个性与共性,不能搞一言堂大锅饭,更不能平均使力,讲完师生涛声依旧。
最后,老师试卷讲评的形式。试卷讲评无非是这几类:
- 1.老师直接讲知识点,解体技能技巧,提醒学生注意题目的陷阱与干扰信息,然后现场或课后要求学生整改。
- 2.学生先找原因自主整改,老师视情况而定量精准讲解重难点,易错点,这种方式明显要比第一种效果好效率高,但如果老师此前没有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的能力与意识,那么学生很难在短期内做到做好达标。
- 3.老师在明确题目的各项指标,各种疑难点后,针对学生的难点错点痛点痒点作为突破口,作为题目讲解的起点,基础点,然后再到面的联系拓展,各种知识点之间面的联系综合运用,再到临近知识点的联系拓展运用,或者是跨界知识点整合运用。
-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无限的拓展联系,甚至脱离原本的初衷,联系拓展的面必须由最初的支撑点来限定,做到以点带面,纲常目举。
如果这些被老师所忽略,就一定会出现“这道题我讲一百遍学生还是错真是笨死了”的情况。殊不知,笨死了恰恰是我们自己,岂不悲哀?这次就谈到这里,至于课堂的有效性大家可以参考之前的文章,或许对你是一个启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