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对于老教师还是新教师来讲,课堂管理都是重要的。只不过相较于新教师来说,老教师已经经过漫长的探索,有了自己的经验和行之有效的措施,所以课堂的秩序感和掌控感都很强,而新教师由于面对的情况和问题都是新的,又缺乏实际的经验,就容易手足无措,课堂秩序也容易处于失控状态。那么,课堂管理和维持课堂纪律一样吗,是不是同一回事?其实,区别很大。维持课堂纪律只是针对课堂上不当行为的矫正与管理来讲的,而课堂管理则是一个讲究逻辑结构,既互相联系又逻辑统一的体系。
它至少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学习环境设计、授课组织与管理和课堂秩序的维持与重建。其中学习环境设计至少包括了:教室环境设计与布置、教室里的师生关系与生生关系、班级课堂行为规范、特殊学生的关注及课堂环境营造四个方面;教师授课组织与管理至少包括了:高效利用课堂时间、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课堂作业时间的有效管理、小组学习的组织与管理、提问与讨论的管理等五个方面;而课堂秩序的维持与重建则主要针对的是课堂上学生不当行为的应对与校园暴力的预防与应对两个方面。只从上面简单的梳理我们就可以看出,当我们转换角度,从单一的“维持课堂纪律”转换到“建构主义的课堂管理”,实际的课堂管理效果就会提升好多好多。
在建构主义的基础上,课堂管理还要遵循五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成功的课堂管理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自律和个人的责任感。很多老师认为,所谓课堂管理,就是要通过制定规范、任命班干部、创建一个运行机制来创造一个强制性的、自上而下的、依靠奖惩使学生俯首帖耳的管理体系。从表面上看,这确实有一定合理性和吸引力。但我们进行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不是只为了让学生们听话,而是为了创建一个让每个学生都举止得体的环境,最终能利于和促进所有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在学习中取得成就。
从这个意义上讲,创建一个外部的强制性的环境,只是完成了课堂管理保证底线的第一步,其核心与本质依然是要培养每个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律性。这种责任感和自律性,来自于对整个班级朝向明亮那方的期许,来自对集体所给予自己的善意的回报之心,来自对自我决不放弃的倔强与信念,来自对美好事物与伟大事物的珍惜与期盼……如果没有这些,而只有那外加的强制的管理体系,最终,这种管理体系也难逃崩溃的命运。
在一些教师的眼里,对学生实施关爱与建立并维护教室里的秩序之间似乎是冲突的。其实不然,这二者恰恰是相互依存的。向学生表明你关心他们的方法之一,是在建立并维护秩序中承担责任,而不仅仅是“一团和气”。真正会关爱学生的老师都明白,关爱不仅是充满深情、彬彬有礼、真诚关心学生的生活,更不能是无底线的纵容,它本身就包含了监控学生的行为、建立并执行规范、创设教学所需要的组织和结构等。真正有经验的老师知道,学生实际上渴望某些限制,尽管他们有些人表面上会抗议。也就是说,对学生的关爱本身,就包含了建立并维护秩序。
课堂管理要遵循的第二个原则是:摈弃单一思维,寻求多方合力,才能实现课堂的良好运行。其实,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只要完成下面三方面的合力,绝大对数课堂混乱的问题都可以避免----1.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2.有意思有吸引力的课堂授课;3.对课堂上不当行为的良好的预防性策略。广泛的研究表明,当学生觉得老师是支持和关爱他们的时候,他们就更容易做出合作与负责的行为,更愿意遵守课堂准则与规范,反之亦然。同样,如果他们觉得老师上课有意思、内容精准、幽默刺激或引人入胜,他们便觉得扰乱课堂是一种过错,会承担一些道德上的压力,于是很快调整自己,让自己融入课堂学习的洪流之中。其实,大多数课堂上的不当行为都是可以预防的,一旦我们研究它并拿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课堂就会朝我们希望的方向进发。
所以,课堂管理要遵循的第三个原则是:对秩序的追求不能取代对意义丰富的教学的追求。尽管教和学不可能在一个混乱而无序的环境里开展,但过分强调安静与统一有时也会阻碍教学。比如,有些老师在课堂上特别强调学生的坐姿,要求腰背挺直、双臂抱挺,于是,在课堂上每过一段时间都要强调一次,或者用“抱臂坐直”的口令矫正一次。其实,如果学生的精力过度分散在保证坐姿上,那么,他(她)用于学习思考的注意力(能量)就会受到影响(但也绝不能是身歪体斜的状态)。
一个学习内容,明明用小组学习是最合适的学习方式,但有的老师担心分组时噪声过大,过于噪杂,就放弃了分组,而改为齐问齐答或者独立作业的方式,这就是典型的为了追求秩序而损伤了教学的实际案例。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确,追求秩序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服务的,不能为了追求秩序而损伤了教学(学习)。
课堂管理的第四个原则是:教师要对班级(课堂)里流淌的文化气息保持敏感性。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教室。也就是说,每一间教室里都有各不相同的文化气息,老师要善于分辨这种文化气息,并适时地给予引导和矫正。这一间教室,对知识是偏热情还是偏冷漠的?人与人之间是相对宽容还是互相嘲讽?整体生命风格是偏外放的还是偏内敛的?……热度高而稍显杂乱的要适度压一压,过于内敛和紧绷的要鼓励外放一下,相互之间不太友好的要正向引导一下,等等。总之,要像中医调理身体一样,对整个课堂上的气息保持敏感性,辨证论治,以达到逐渐“强健”起来的目的。
课堂管理的最后一个原则是:高效的课堂管理者需要反思、艰苦的努力和时间。据不完全统计,影响课堂的因素至少有一千多个,任何有限的总结都不能代替全息的事实,所以,要想修炼成为一个高效的课堂管理者,就必须不断反思,有意识地总结和矫正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付出堪称是艰苦的努力,毫不夸张。因为有比较高的目标,并伴随着不断探索、不断反思、不断总结和不断改正。任何一件事情,只要同时伴随对外在世界的改变和对自己的矫正,都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否则很难完成。是的,课堂管理不可能变成一套秘诀或者一个“方法”清单,它必须搭建一个系统,并将反思和努力融进时间之中,天长日久,效果才能得以显现。
好消息
《学校教学常规工作材料汇编》(研修版)新鲜出炉!新品上架!汇编包括学校教学教研工作的全过程研修性材料,不仅可以作为学校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 ,还可以为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提供参考和帮助。主要包括学校教学教研环节的常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辅导、作业、板书、反思、考试、分析、集备、转差、分层、培训、案例、新课标、教研组和教科研等方面。共19项188篇,具体目录如下:
一、常规
01.关于教务工作的几点思考与建议
02.教学常规管理应处理好四个关系
03.关于教学常规检查的几点反思
04.建设好教学团队的5条建议
05.学校需要统一教学模式吗
06.学校教务管理工作指南
07.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提升服务意识
08.抓好常规管理是学校办学质量的生命线
09.新课程视域下的教学管理行为“改变”
二、备课
01.新课程理念下的教案标准
02.教师超强备课攻略
03.提高备课质量的“五点建议”
04.备课十备、五环节、六个基本步骤
05.教师应如何精心备课(超强备课攻略)
06.“教学评一体化”教案、学案如何设计
07.学校电子备课规范
08.电子备课好处
09.关于教师写教案、教学反思和公开课教案的肺腑之言
10.从教学设计中看公开课
11.青年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如何备课
12.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思维导图来了
13.【备课、说课、上课、听课、评课】实操细节
三、说课
01.教师说课万能稿
02.说课的八大技巧
03.教学比赛中说课的步骤和方法
四、上课
01.如何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02.如何上好一堂公开课
03.老师上好公开课的11个技巧
04.优质课堂的36个细节
05.优质课应该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06.讲好公开课的5个技巧
07.优质课应该把握的三个关键点
08.教师必备的8项课堂教学技能
09.新课标下新课堂的40个新思维
10.如何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11.课堂奖励机制大全
12.课堂教学的导入与收尾技巧
13.拖垮课堂效率的这9个教学陷阱
14.好课应具备“四有”和“五品”
15.优秀教师活跃课堂气氛的9种幽默方法
16.家常课中的3个常理、7个常识和3个常态
17.深扒课堂纪律管理的小妙招!(建议收藏)
18.给教师的二十条教学原则
19.教师常用的教学方法集锦(精华)
20.教师应如何加强语言修养
21.如何提高教师课堂管控能力?
22.优质课堂的十个特征及指标
23.翻转课堂如何在教学能力大赛中应用
24.有效课堂教学的10个策略
25.10个基本的课堂规矩
26.上课前,如何使学生快速保持安静?
27.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六个措施
五、评课
01.一节优质课的课堂评价标准与细则解读
02.一节优质课的三个简单标准
03.评课的基本方法
04.如何有效评课
05.教师课堂教学评语集锦
06.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值得每位老师看看)
07.老师眼中的好课为何学生偏偏不买账
08.新课标下,一堂优质课是什么模样?
09.教师听、说、讲、评课的诀窍,分析的太透彻了!
10.试卷讲评课的9个角度
11.听完公开课如何评课?这有一份超全万能评课模板
12.新时代的好课标准
13.如何听课、评课?
六、辅导
01.复习课、练习课、讲评课三大课型的操作技巧
02.早读课、自习课、复习课、习题课、试卷讲评课五大课型禁忌46条
03.提高学生自习课效率的四个好工具
04.提升学生早读效率的38个小点子
05.抓好自习课纪律的四条好策略
七、作业
01.高质量的作业设计与管理策略
02.作业改革要抓住这六大关键
03.双减之下作业怎样减量又提质?
04.作业建设的“七种技巧”
05.学生作业管理7件事,妙招出击全搞定
八、板书
01.如何进行板书设计
02.优秀教师的板书设计方法
03.板书与多媒体课件
九、反思
01.怎样写教学反思
02.怎样写教学随笔
03.教师在教学反思中该反思点什么
04.超实用!撰写教学反思的七个方法
05.如何成为反思型教师——课后反思的要点和路径
十、考试
01.大规模考试质量分析的规范操作要领
02.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思考
03.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工作正负面清单
04.这样批改——试卷,更有实效
十一、分析
01.如何进行学情分析
02.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03.教师如何写试卷分析
04.如何上好试卷讲评课
05.教学质量分析报告的写法
06.学情分析的十个常态化观察点
07.怎样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
08.扎实有效开好考试成绩分析会
09.期中试卷讲评课的9个角度,用好事半功倍!
10.“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11.如何做学情分析?(非常实用)
12.考试质量分析会要注意讲与不讲
十二、集备
01.集体备课改进方案初探
02.XX学校集体备课活动初探
03.如何进行集体备课
04.浅谈如何做好集体备课
05.有效集体备课的实施
06.集体备课莫走样
07.集体备课策略与感悟
08.关于集体备课的几点看法
09.别让集体备课折断老师的翅膀
10.“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思考
11.集体备课--保障年级和学校高位教学的有效机制
12.年级备课组集体备课务实高效的十种创新形式
13.有效集体备课的三种途径
14.不能让集体备课衍生成折腾教师的又一形式主义
15.谈现代的集体备课(1)
16.谈现代的集体备课(2)
17.谈现代的集体备课(3)
18.提高课堂质量 学校集体备课需要四个转型
十三、转差
01.“学困生”的十种类型(附解决方案)
02.学困生转化10法
03.培优与补差的20条技巧(实用)
04.“双减”背景下的学困生转化策略
05.“双减”背景下如何让“学困生”脱困
06.教师必读---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07.浅谈“学困生”转化工作
08.实用贴:我们在课堂上这样落实培优补差
09.学校培优补差的四条建议
十四、分层
01.如何实现分层教学
02.分层教学的思考
03.分层次教学模式探究
04.实施“分层教学”实现“个别对待”
05.分层教学与小组合作是因材施教的有效组织形式
06.分层合作教学法的操作思路
07.传统课堂教学与分层教学(上)
08.传统课堂教学与分层教学(下)
十五、培训
01.教师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培训
02.学校2024年寒假教师网络研修学习心得
十六、案例
01.怎样写教学案例
02.教师如何写出高水平的教育案例
十七、新课标
01.读透新课标的新概念
02.怎样读懂课标、理解课标
03.新课标八大理念变化
04.如何学习新课标
05.新课标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的挑战
06.新课标预备知识清单(推荐)
07.新课程方案突出培育学生七大素养
08.新课标下,一堂优质课是什么模样?
09.新课标落地一年,教师要处理好五对关系
10.学校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方案的对策建议
11.义务教育新课标和方案传递了哪些关键信号
12.新课标下课堂评价标准的四个维度
13.学校贯彻新课程方案暨落实新课程标准工作汇报
14.《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
1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学习心得3篇
16.落实新课标的20个教学策略
17.新课标理念的说课评价表
18.新课标六个关键词对教师的挑战
十八、教研组
01.学校教研组活动的改进策略
02.学校教研组建设的几点思考
03.关于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04.教研组管理的三种境界
05.XX学校教研组和备课组活动规范
06.浅谈学科教研组如何发挥作用
07.如何发挥学校教研组的应有效能
08.怎样做才能当好教研组长
09.好“教研组长”长什么模样
10.教研组长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领头雁
十九、教科研
01.学校教育科研的组织管理
02.学校如何抓好教科研工作
03.学校教研工作要抓什么
04.学校教科研工作怎么做
05.如何策划有效的教研活动
06.学校怎样做教研才有效
07.教师课题研究怎么做
08.2023年学校教科研工作怎么开展
09.教师如何有效提升教育科研能力
10.校本教研的几点认识
11.如何把学校教研组织建设抓起来
12.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研制度的重建
13.立足学校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4.一线教师如何做好教研课题的选择与实施
15.新学期将至,送你一套完整的教学创新策略
16.教师该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17.什么是教学评一体化,如何落实教学评一体化
18.中小学校本教研的基本要素和体系构建
19.最详细的科研课题申报书写方法,超实用!
20.中小学校长如何抓好教研?
21.教师的35个怎么办
22.小班化教育教学实验构想及实施方案
23.《学习的本来,学习的未来》
二十、新教材
01.中小学教师如何用好新教材?
02.使用新教材,教师需要做好哪些准备?
03.强化中小学教材使用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