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小学二年级试卷及答案

湖北小学二年级试卷及答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17 23:33:49

完整规范格式,以及更多中高考语文复习资料,请移步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九年级开展“君子自强不息”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图是小雨展示的“强”字的甲骨文写法(由弓和两块田组成),在中国文化中,给孩子取名字是一件非常讲究的事情。许多家长用“强”字为孩子取名,寓意是: 。(2分)

2、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强”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强”字的词语。(2分)

“强”的本义

“强”的引申义

含“强”字的词语

力量大 (跟“弱”相对)

感情或意志所要求达到的程度高

要强

硬要;迫使

(1)

固执,执拗

(2)

3、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创作了很多对联,下面这副对联下联的顺序被打乱,请你根据上联重组下联。(2分)

上联:风雨兼程磨砺自强意志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为:铸就 辉煌 同享 明日 苦乐

下联:

4、活动结束后,小雨同学写了如下一段总结文字,请你读后完成任务。(3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出自《周易》,意思是【甲】天道运行刚健有力, 永无止息, 而君子处世, 也应该尊循天道, 奋发进取, 持之以恒。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乙】通过这次活动,使我领悟了自强不息的内涵。自强不息是人的精魂,可以让我们的人生更加精彩。人人都渴望成功,但前进的途中也许会遇到急流险滩,只要我们有理想,敢拼搏,勇担当,就一定能抵达胜利的彼岸。【丙】许多人的成功, 都是因为他们具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1)划线句【甲】有一处书写错误,请找出来并改正。“ ”改为“ ”;

(2)划线句【乙】有语病,可将“ ”删掉;

(3)请提炼划线句【丙】的主干: 。

5、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113周年,小雯的梦想就是考入清华大学。你发现清华大学的校徽别具一格,请用简洁的语言向她介绍校徽的构成要素及寓意。(3分)

6、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8分)

沿着诗歌这条长阶拾级而上,我们会看到“露从今夜白,(1) ”的节气之美,能遇见“鸡声茅店月,(2) ”的行程之美,亦能收获“但愿人长久,(3) ”的情思之美。虽然,会有遗憾,“(4) ,雪拥蓝关马不前”是迷茫,“秋草独寻人去后,(5) ”是感伤,但何妨多一些“长风破浪会有时,(6) ”的自信,多一份“(7) ,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希冀,因为,“(8)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勇敢奔赴定然有美好的远方!

二、阅读与鉴赏(45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7-8题。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① (唐)李白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②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③。

【注】①此诗于李白遭权奸谗毁排挤出长安后作。②解道:吟出。③谢玄晖,即谢朓,南齐著名诗人。他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下“澄江静如练”的诗句。

7、颔联化静为动,最能体现李白想象奇特的两个字是“ ”和“ ”。(2分)

8、本诗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做具体分析。(2分)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 A )其间者,太守醉也。

己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嘉祜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①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 B )。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籍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 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 C )。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释】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9、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4分)

文言字词

方法提示

释义

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

查阅词典法:①yí遗失;②yí留下;③wèi赠送;④wèi加给。

(1) (填序号)

觥筹交错

语境推测法

(2)

乃能退而获乐于斯

课内迁移法:微斯人

(3)

厌于耳目

联系成语法:学而不厌

(4)

10、请将“尔”“矣”“乎”分别还原到文中括号处。(2分)

A.( ) B.( ) C.( )

11、请为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示,限两处)。(2分)

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

12、请翻译甲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

13、甲、乙两文都在写“乐”,甲文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 ,乙文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 。乙文中作者写“富贵者之乐”的用意是什么?请根据选文内容概括回答。(4分)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16题。

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

①二十四节气主题徽章、古建筑榫卯积木、“遇见颐和园”沉浸式光影秀……不久前,在第五届进博会现场,富含中国元素的文创产品受到欢迎,成为扮靓“四叶草”展馆的一道独特风景,让人们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影响力。

②一段时间以来, 从铜奔马造型玩偶等实物文创商品走红, 到《千里江山图》数字展等数字文创作品火爆,文化创意产品开发呈现活跃景象。经过多年沉淀,我国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经历了从外形模仿到元素提取、从实物用品到非实体形态内容创意、文化服务、数字作品的演化,正在从量的突破走向质的升级。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开发出一大批彰显中华美学风格、适应现代生活需要、符合市场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是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的体现,也是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

③高质量的文创产品, 需要以恰当的创意形式, 将历史内涵与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创意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华文明丰厚而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文化创意实践提供了最丰厚的滋养、最充沛的源泉。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 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从敦煌研究院的“飞天”“九色鹿”到恭王府博物馆的“天下第一福”,再到三星堆博物馆的“金面具”,各大博物馆围绕特色文物深耕文创品牌,做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有益尝试。

④文化创意产品承载着人们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追求, 是创造与欣赏、文化与生产、创意与生活的结合。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提供差异化的精神体验,满足人们高品质、个性化的消费需求,唤起人们对美的向往和追求。点亮夜灯认识一幅宋代观星图, 玩局桌游了解江南四大才子生平轶事,印在布包上的文物表情越来越“萌”,沉浸式演出里的人物造型越来越“真”……从近年来受到欢迎的“爆款”产品看,文创从实物外形模仿向内容创意、互动型产品演化,正是基于对人们知识探索需求、情感表达需求、文化认同需求的深入挖掘。

⑤文创产品的持续创新, 离不开数字技术赋能。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数字化为当代文化业态发展描绘了极具想象力的图景。比如,深圳一位动画师团队运用京剧、水等元素创作了一则动画视频,网友直呼隔着屏幕感受到“中国之美”;有媒体运用智能影像修复技术让李苦禅所绘《盛夏图》“动”了起来,水波浮动,荷花绽放,尽显水墨之美。从实践来看,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互动影视等技术,可以增强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承载力、展现力和传播力。作为一种呈现手段,数字化丰富了文创产品的载体;作为一种新型基础设施,数字化拓宽着文创产品的消费场景。

⑥当下,文化创意日益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和经济的新增长点。陈列在博物馆的先秦编钟、汉代宫灯、唐代乐器、宋代书画, 或化身日常用品,或融入漫画、综艺、数字展览等内容创作,吸引着更多饶有兴致的寻访者深入了解厚重的中华文明史。期待文化创意产品持续提质升级,进一步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让更多人从中华文化中获得精神力量。

1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2分)

A.文章标题“深耕文化土壤,助力文创升级”点明了文章的论题,有助于读者把握文章内容。

B.文章开篇以丰富多样的文创产品引论,增强文章的吸引力,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C.文创产品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以恰当的创意形式,将历史内涵和时代审美相结合,达到文化价值与实用价值相统一。

D.文章③、④、⑤段不能调换顺序,因为文创产品先有形式变化,再有满足人民精神生活和融合科技力量。

15、请理清文章的思路,将下面的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16、文章第③段划线句中加点的关联词有什么作用,请说说你的理解。(2分)

只有怀着对中华文化的敬意,沉入古籍深处、洞悉文物细节、回到考古现场,才能创作出有助于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优秀产品。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0题。

英雄

①一棵树肯定是有骨头的。一棵树还小的时候,就懂得抓住春天,攥住一小滴水,占住一个马蹄坑,像屎壳郎一样钻进一坨子牛粪,拱出温暖的殿堂,朝上要阳光,向下要水,制造氧气和笑容给人类。

②我从未数过一棵树长过多少根骨头, 但我知道, 无论多么小, 一棵树都要独立奋斗,独自面对暗夜、风沙、干渴……而后长成大树或者死掉。

③最早来到荒原的树,已故去多年,而骨头不灭。它的躯干上刻写着不甘,记录着曾经为存活做过的种种努力,给后来的树以经验和期待。

④第一棵站直的树苗,用第一根嫩绿的手指触摸荒原的脸,驱散荒原盛大的寂寞。肆虐的沙粒被这棵树惊住。它要吹翻它几个跟头,让它弯腰,让它横折,让它退进黑暗里去。但这棵树依旧活下来,以翡翠之手写着二字:承受。脚下,水珠来了,草籽长了。一小片绿意宣布占山为王,荒原将俯首称臣。

⑤第一批站起来的树, 要承受更多的孤单, 抗击各种魔兽。它们有人呵护, 但根下的事只能自己做。放弃很简单,让自己枯萎就是,但一棵树占据一个坑道,它就奔着活来的。像人,既然出生了,一辈子就为了生而奋斗。人会尽力活得好,树也会尽力,且超乎人的想象。它在人认为不能生长的地方,果断地生长;在人认为活不下去的时候,顽强地抽枝发芽。

⑥每一棵树, 都是一匹热血沸腾的马。它脚踩得更深, 头向着天空, 嘶叫。它在叫后面的小马,马们依次奔来,安营扎寨,磨砺本领。一匹老马叫不动了,后面的马儿都已茁壮,叫声更烈,荒原沸腾。

⑦成为森林的树们懂得用眼神相互打气, 它们在各自身旁, 它们一起在生长,它们正在往云端里撒野去。它们的脚下,沙粒止步,野草繁生,花朵、蘑菇和兔子先后到来。一只鸟亮亮地穿过林梢,一条小路热热地延伸,一排房屋暖暖地站立, 理想在树顶飞翔。

⑧无路中开出路, 没有树的地方植出了树。这是一首用生命写在大地上的绿色的史诗,这首诗可以长作长留,不会终止。因为诗里有热血,造就可见可感、可歌可泣的英雄。

⑨每一个站在风沙面前的树都是英雄, 而亲自栽下它们并扶正它们的更是英雄。他们彼此为对方打下烙印,树身有人骨,人身有树风。

⑩英雄用挡不住的青春拿下了荒原。英雄,不以血汗计日子,那无法计量;英雄,不以送过的太阳计日子,那同样无法计量。他们只以额头上的皱纹、骨节的粗糙、心的磨砺、绿的延伸来计。他们扛铁锨,住窝棚,习惯寒冷,习惯风从四面伸出刀子,割的是肉,打的都是骨。他们每天重复一系列动作,直到一棵棵树苗在风中挺立,直到青年变成老年。他们的灵魂已然化成矿物质和水分,回到树的血脉,在嶙峋的老干,在新长的枝头,徐徐呼吸。

⑪当荒原不再荒芜,而被称作森林,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柔美地洒在树梢,世间两种最高贵的东西已经诞生,一个是骨头,一个是理想,二者缔造了荒原有史以来最光辉的岁月。

17、阅读全文,完成下表。(3分)

树的身份

特征

最早来到荒原的树

(1)

(2)

有着嫩绿的手指,驱散荒原盛大的寂寞

第一批站起来的树

承受更多的孤单,抗击各种魔兽,尽力生长

成为森林的树们

(3)

18、第⑥段中,作者把每一棵树比作“一匹热血沸腾的马”。你认为画线句“它脚踩得更深,头向着天空,嘶叫”,是它奔跑时的姿势,还是停止时的姿势?结合文意简要分析。(3分)

19、朗读第⑦段画线的句子,你想采用什么语气?请选择并阐述理由。(3分)

一只鸟亮亮地穿过林梢,一条小路热热地延伸,一排房屋暖暖地站立,理想在树顶飞翔。

A.慷慨激昂 B.欢快热烈

我选择 , 理由: 。

20、班级准备开展专题探究活动。请参照专题探究一,自选探究角度,完成专题探究二的方案设计。(3分)

专题探究一

专题探究二

阅读内容

《猫》《动物笑谈》《大雁归来》

《一棵小桃树》《白杨礼赞》《英雄》

探究专题

人与动物如何相处

设计理由

这三篇文章表达了对人与动物如何相处的关 注。阅读这些文章,可以增进对人与自然关系 的理解,加强对人类自我的理解和反思,形成 尊重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

(五)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21-24题。

【文段一】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它的脸上和身上/像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艾青《礁石》1954年7月

【文段二】在冰雪凝冻的日子/在贫穷的小村与小村之间/手推车/以单独的轮子/刻画在灰黄土层上的深深的辙迹/穿过广阔与荒漠/从这一条路/到那一条路/交织着/北国人民的悲哀。

——《手推车》1938年初

【文段三】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林冲自来天王堂取了包裹,带了尖刀,拿了条花枪,与差拨一同辞了管营。两个取路投草料是场来。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早下得密了。怎见得好雪?……

——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22、请阅读【文段一】,从《水浒传》中选择一个你认为最符合“礁石”形象特点的人物,并结合其经历阐述理由。(2分)

23、小说《水浒传》和诗歌《手推车》都有“雪”的描写,结合图示和【文段二】【文段三】,联系文体,探究“雪”的不同作用。(2分)

《手推车》

《水浒传》

小说中,林冲“雪夜上梁山”“风雪山神庙”中的“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4、《艾青诗选》和《水浒传》中,都有抗争的体现。请依据三个文段和整本书的创作背景、作品主题,分析两种抗争的结果及其原因。(2分)

作品

结果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艾青诗选》

胜利

艾青的作品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心声,是时代的脉搏;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了反抗压迫的能力。

《水浒传》

失败

三、表达与交流(55分)

25、奋斗是青春的模样/我们用奋斗的姿态/让青春留下最出彩的自己/心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我喜欢钻进泳池/让蓝蓝的池水/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我喜欢……

请你从下列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5分)

任务一:如何把握青春年华呢?你的班级正在进行“青春·奋斗”微演讲活动,请你撰写演讲词。(150字左右)

任务二:仿照“我喜欢钻进泳池/让蓝蓝的池水/涤荡起我奋勇向前的梦想”续写诗歌,要求和例句风格保持一致。(不少于3行;如超过3行,诗行之间用“/”标示。)

26、从下列三项任务中选择一项,完成一篇作文。(50分)

任务一:诗人穆旦看见向晚的春风、平展翅翼的飞鸟,便看到了生命和自然的欢笑哀愁;梁启超看见正经拉黄车、正经做总统的人,便看到了职业的神圣和可敬;欧阳修看见滁州山水、游人欢宴,便看到了为官的追求和幸福。看见, 是一种敏锐, 是一种气度, 是一种情怀,它是我们内心镜像的折射,也是我们通向远方的触角,看见世界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自己。

请以“我看见 ”为题,写一篇作文,分享你的经历和感悟。

任务二:酸甜苦辣,喜怒哀乐。生活是有滋有味的。它可以是从家中飘出来的饭菜的味道,可以是轻轻翻开一本书的味道,可以是拼搏路上汗水的味道,也可以是素昧平生彼此互助的味道,更可以是生逢盛世中华的幸福的味道……

请结合自身经历,以“世间有味”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任务三:美丽的虎斑/闪灼在你身上/是什么把你磨得这样光/是什么把你擦得这样亮/比最好的瓷器细腻/比洁白的宝石坚硬/像鹅蛋似的椭圆滑润/找不到针尖大的伤痕……

——艾青《虎斑贝》

这只美丽的虎斑贝在海底经历了什么?它是怎样来到海岸上的?在它身上会有什么样的故事发生呢?请发挥你的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想象要合理,故事情节要具体生动,写出真情实感。

要求:①将你选定或拟定的作文题目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④认真书写,保持卷面整洁。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