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阴县期中试卷七年级上册

汤阴县期中试卷七年级上册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15 21:36:1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6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的选项涂黑。)

1. 我们一直对“人从哪里来”充满了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A. 调查问卷

B.文献记载

C.神话传说

D.考古发现

2. 归纳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是关于原始农耕居民——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共同点的归纳,其中正确的是()

①他们都普遍使用磨制石器②他们都会饲养家畜、制作彩陶③他们的房屋建造样式都是干栏式④他们都会从事农业生产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3.2019 年,北京平谷上宅遗址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遗址中发现了大量陶器、磨制石器和半地穴式房屋遗存,这三类考古发现还出现在()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4. 传说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而考古学家在我国多地发现了与这些传说同期的蚕茧、丝织品等文物。这表明()

A.传说侧面反映了真实历史

B.考古工作否定了传说故事

C.传说与真实历史没有区别

D.传说与真实历史没有关系

5. 在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

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神话传说

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6. 《礼记》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谓小康。”材料中“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所指的制度分别是( )

A.分封制 禅让制

B.分封制 世袭制

C.禅让制 世袭制

D.禅让制 郡县制

7.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图三表明安阳始终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三幅图支持安阳是商周时期的古都

8.下列与如图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

B.种姓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

9.下图所示是汉字“鱼”演变的简单历程。据此可知()

A. 汉字是我国唯一文字

B.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

C.汉字的演变由简到繁

D.汉字都来源于象形字

10. 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 春秋

B.春秋 战国

C.西周 东周

D.东周 战国

11. 《三字经》中有云:“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五霸”中最早称霸和“七雄”中最后胜出的国家是:()

A.齐桓公、秦国

B.晋文公、秦国

C.齐桓公、齐国

D.楚庄王、秦国

12. 某中学课题组在探究“春秋战国历史”的过程中搜集到下列信息(下图)这些信息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A.社会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

13. 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 800 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 170 多个, 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逐渐趋于统一

D.适者生存

14.《论语》云:“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该材料反映了()

A.齐桓公称霸

B.楚庄王称霸

C.晋文公称霸

D.勾践称霸

15. 据《史记》载“商鞅治秦,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商鞅此举()

A.促进军事力量的强大

B.加强了对地方的管辖

C.保护了世袭贵族的利益

D.加大了地方长官的权力

16. 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中说:“秦国新法十年,秦民大悦,路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秦成为第一大强国”。材料中“秦国新法”反映的是( )

A.分封制

B.商鞅变法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

17. 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仁者爱人”。孟子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可见,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 )

A. 全盘否定

B. 照抄照搬

C. 全面超越

D. 继承发展

18. 老子认为“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孔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与时”,二者都主张( )

A. 无为而治

B. 重农抑商

C. 儒道一家

D.以民为本

19. 历史学习过程中,要学会区分历史叙述与历史解释。关于都江堰工程的表述,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

A. 它是由战国时期秦国李冰父子在岷江流域修建

B. 它是由“鱼嘴”“飞沙堰”“宝瓶口”等部分组成

C. 它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D. 它是人类征服、协调自然的成功典范

20. 秦先后兼并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帝国。据图中判断秦最终完成这一大业是在()

A.公元前3世纪前期

B.公元前3世纪后期

C.公元前2世纪前期

D.公元前2世纪后期

21.在我国历史上创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的是()

A.孔子

B.汉武帝

C.秦始皇

D.商鞅

22 电影《英雄》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剑”有 18 种写法。秦王说:统一以后只留下一种。请问秦统一通行全国的标准文字是( )

A.甲骨文

B.隶书

C.钟鼎文

D.小篆

23 吕思勉认为,“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他的政治实在是抱有一种伟大的理想的。”体现秦始皇“地方治理” 政治理想的制度是( )

A.行省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三司制

24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白诗中赞颂的“秦皇”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千古一帝秦始皇。能够成就他千古一帝业绩的史实是( )

①灭六国,建立中央集权国家②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③修筑都江堰、发展生产④分科考试,选拔官吏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5.秦统一的历史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人民生活的安定②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④有利于发挥秦始皇个人的权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6 曾有人形容秦朝时“赭衣塞路,囹圄成市”,意思是道路上挤满了穿囚衣的犯人,监狱里关满了人,如同集市一样。这些现象最能说明秦朝时期()

A.社会治安比较混乱

B.国民素质不高

C.人民法制观念淡薄

D.刑法极为严酷

27 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 )

A.楚汉之争

B.战国称雄

C.秦灭六国

D.春秋争霸

28 《史记》记载,陈胜、吴广前往渔阳戍边,为大雨所阻,按法律应该被斩首, 情急之下,揭竿而起。但据 1975 年湖北云梦县出土的秦简记载,因大雨延期, 根本不会被斩首。由此可见()

A.史学研究需要多重证据

B.《史记》内容均需考古证实

C.历史真相永远无法还原

D.秦简记载内容完全真实可信

29 汉朝通过四十多年的休养生息,终于从羸弱变得富强,休养生息政策最显著表现是()

A.文景二帝关心农桑

B.汉文帝节俭

C.汉文帝建立刺史制度

D.汉颁布断残肢体的肉刑

30 西汉初期,为了恢复社会经济发展,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与汉文帝、汉景帝连续几代帝王都采取了一系列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的相同点是()

①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②实行轻徭薄赋的政策③实施“推恩令” ④加强思想控制

A.①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二、综合题(本大题 3 小题,31 题 14 分,32 题 13 分,33 题 13 分,共 40 分。)31.稻香话丰年,农业系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 分)

材料一

距今 10000 年左右,我国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如下图的农作物,……距今 7000 年的浙江余姚某遗址也发现了此作物大量谷壳的堆积。——摘编于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下图为浙江余姚某遗址出土的工具

材料三:帝重视农业,十三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 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百二十钱减为四十钱。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这一政策,对恢复农业生产, 鼓励农民开荒垦地等有推动作用。——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指出图中是何种农作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某遗址”是哪一原始居民的生活区域?(2 分)

(2) 材料二出土的工具名称是什么?有何用途?(3 分)

(3) 据材料三,概括文帝、景帝发展农业的措施以及作用。(4 分)他们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2 分)

(4) 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在发展农业生产方面的建议。(3 分)

32.我国商周到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文明成就突出,灿烂繁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商周时期文明成就

1. 上图所示是具有代表性的商周时期的文物,展现了中华文明勃兴之际的成就。请仿照示例,任选①②中的一件文物,进行说明。(5 分)

示例:我选文物③,它是西周青铜器利簋,腹内铭文记述了牧野之战,见证了武王伐纣的历史。

材料二:鼎最初作为食物器皿,逐渐演化为重要的祭祀礼器,直到成为家国宝器。西周时期的用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卿大夫五,士三。春秋战国时期, 风气大开,思想活跃,鼎的纹饰更加简练舒朗,神兽形象纷纷登场,宴饮、征战等纹饰明显增多。——据 CCTV-10《百家讲坛》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重大史实?试举一例。(2 分)鼎在我国历史上有何象征意义?(2 分)

材料三 作为一个坚定的孔子的信徒……荀子又是诸子中的一个综合者,他批评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但同时对于庄子的天论,有很多的吸收,因此发展出“天人之分”的学说。——严文明《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3.写出材料中荀子和庄子分别所属的学派(2 分),并根据材料概括战国时期思想发展呈现的特点。(2 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西安碑林石碑

材料二:

材料三: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汉书·食货志》

(1) 据材料一说出该内容称颂的是哪一位皇帝(写出名字)?材料一反映了他的哪一项功绩?(3 分)

(2) 材料二反映了他创立的哪套制度?根据所学回答秦在地方上实行哪一种制度?(4 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说秦国的崛起和哪一场变法息息相关?材料三中哪一项措施能够反映封建土地私有制开始确立起来?(用原文回答)请你再举出一例促进秦国经济发展的措施。(6 分)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1—5:DCDAA

6—10:CBABC

11—15:AACAB

16—20:BDDDB

21—25:CDBAA

26—30:DAAAC

二:综合题

31.

(1) 稻谷(1 分);河姆渡居民(1 分)

(2) 骨耜(1 分);从事农业生产(耕作)(2 分)

(3) 措施:减轻田租赋税和徭役(或轻徭薄赋)(2 分)作用: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2 分)

(4) 研制新型的生产工具;政府政策给予支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等等(言之成理即可,一点给 1 分,两点可给满分。)

32.

(1)答案提示序号+朝代+名称+描述+意义

我选文物①,它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见证了 中国文字的起源。

我选文物①,它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印 证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我选文物②,它是商朝司母戊鼎,作为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见证 了商朝青铜器高超的铸造工艺。

(评分标准:选定序号 1 分,写出朝代 1 分,名称 1 分,描述 意义 2 分)

(2) 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举出一例即可,2 分)鼎是王公贵族身份地位和国家权力的象征(2 分)

(3) 学派:儒家,道家(2 分,注意顺序不能反);

特点:相互争论和批判,彼此吸收融合(或既相互批判又相互学习吸收)(2 分) 33.(1)嬴政(1 分);灭六国,统一全国。(2 分)

(2)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2 分);郡县制。(2 分)

(3) 商鞅变法(2 分);坏井田,开阡陌(2 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2 分)

(写一例即可)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