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的二年级试卷及答案(24年二年级试卷免费打印电子版)

90年代的二年级试卷及答案(24年二年级试卷免费打印电子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2-02 02:55:33

01 ——

1990

1990 年 2 月7日,国家卫生部在北京发布了《在云南西部吸毒人群中发现艾滋病毒感染者146例》的新闻。

云南这一疫情的发现标志着艾滋病在我们国家由境外输入期转入国内散播期。

02 ——

1990

1990 年 4 月12日,一男性因不适住入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复新路28号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后确诊为首例中国大陆居民艾滋病病人(是发病期而不是潜伏期)。1991年12月的中华医学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此病例的相关情况。

截止1990年9月,全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达到446例,其中68例为境外人员,378例为居住在大

陆的公民。(1990年10月19日《人民日报》)

03 ——

1993

1993年11月30日,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宣告成立。

截止此日,我国已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共计1159例。

简单来说,协会的意义在于发挥社会自治的作用,弥补政府治理的不足。艾滋病其独特的复杂性需要充分动员社会各界参与并积极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才能应对,而协会就是这样一个枢纽型的机构。

04 ——

1994

1994年9月,上海莱士生物制品公司在对接收的一批血浆常规检测时,发现一例血浆检测为“抗HIV ”。经查,它的来源是安徽阜阳某单采血浆者。

05 ——

1995

1995年3月,河南省发现首例艾滋病感病毒感染者。河南部分村落聚集性感染初现端倪。后发现重点分布在豫东南6市、13个县20个乡中的38个重点村落。下图是官方资料中对河南首例感染者的简单流调情况:

06 ——

1995

四川凉山疫情初现端倪。

1995年,防疫人员对从云南遣返的静脉吸毒者进行检测时,发现了凉山州首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其后,随着当地政府对艾滋病防治的重视和检测工作力度的增强,越来越多的感染者、病人被发现。2011年,凉山州艾滋病疫情报告数居全国地、市、州之首,其中布拖县、昭觉县、美姑县在全国县级区域中排名均在前几位。

07 ——

1995

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系统开始建立。

在WHO的帮助下,在卫生部领导下,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和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艾滋病监测中心制定了全国HIV哨点监测方案,确定了哨点布局和监测对象。鉴于当时的条件,首先对一些东部和南部的沿海城市及某些内部经济发展较快的大城市中的四类高危人群(性传播疾病门诊就诊者、性工作者、吸毒者和长途卡车司机),开展了HIV哨点监测。

08 ——

1997

1997年底,以卫生部与联合国艾滋病中国专题组等名义合作完成的面向国际社会的文件《迎战艾滋病》第11-12页,涉及了有关对同性爱的认识及其与艾滋病性病的关系等问题。以下引文均见于该文件:

“在中国,同性恋行为不是非法的,但也不为社会的大多数人所接受。绝大多数同性恋者迫于社会的压力,隐瞒其性倾向而结婚。中国关于同性恋的研究较少”,“同性恋者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我们需要更多的关注这一(艾滋病)易感群体,采取更好的办法或手段,接近他们,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支持,增强他们防止艾滋病毒和性病感染的自我保护能力”。

09 ——

1998

1998年7月,卫生部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

2002年1月23日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部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中心更名为“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简称“艾防中心”

10 ——

1998

1998年,广州市卫生防疫站(2001年更名为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立艾滋病防制科。

在这之前,艾滋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一直是流行病学科的部分工作内容。

11 ——

1998

国家层面提出艾滋病防治要实行标本兼治策略,并将推广使用避孕套列为防病措施之一。随后出现了反对的声音,担心避孕套的推广会导致社会乱象。

1999年2月22日《健康报》社会周刊头版

2006年3月1日,《艾滋病防治条例》开始施行,其中规定“公共场所的经营者应当在公共场所内放置安全套或者设置安全套发售设施。”

1998年11月6日,《人民日报》载文推广使用安全套。以下为文章原文:

“卫生部负责人宣布,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已经制订《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 - 2010)》。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还指出,根据疫情变化,我国政府近年来加大了预防与控制艾滋病工作的力度。在借鉴国际成功经验基础上,开展了各种不同规模的防治试点研究,探索适合我国情况的有效措施,如对高危人群加强宣传教育、改变高危行为、推广使用避孕套等。”

这是中央党报有关推广使用安全套的首次报道。此前《健康报》、《中国妇女报》等著名媒体已开始使用安全套(不只表达避孕)这一名称。

12 ——

1998

1998年4月18日,《人民日报》第七版头条文章《直面转型期社会》中,表彰了著名社会学家、本项目负责人潘绥铭教授的多项性社会学科研成果。文中还指出,他在“一些鲜有学者关注的领域如‘中国艾滋病高危群体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一些重要成绩”。这是中央党报首次报道并肯定有关特殊人群的科学工作。

13 ——

1998

1998年5月30日,中央党报《人民日报》第三版以“德联邦议院通过法律草案撤消纳粹法庭不公正判决”为题,发表该社记者文章。文章指出“1933年希特勒上台以后,为巩固纳粹的法西斯统治,以法律手段对反抗希特勒罪恶统治的人士,逃避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的军人以及同性恋者和患有遗传病的人进行了残酷迫害”。今年5月28日,德国联邦议院以“绝大多数费同票通过一项法律草案,宣布撤销纳粹统治时期的一切不公正的判决,对受害者予以彻底平反”。

这是我国中央党报第一次涉及公正对待同性恋人群这一内容。

14 ——

1998

1998年8月7日国家卫生部机关报《健康报》发表文章,介绍我国艾滋病防治的基本战略,文章作者戴志澄教授曾长期担任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司长兼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秘书长,现任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副会长。该文题为《控制艾滋病刻不容缓》,介绍了我国有关艾滋病防治策略。

策略包括:

①对高危人群和重点人群进行宣传教育,通过大众媒介、同伴教育以及其它特殊干预活动,增加人们对性病艾滋病的认知,提高对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警觉性和改变人们的高危行为。

②确保安全的血液供应。

③正视注射吸毒和卖淫嫖娼问题,严厉打击、综合治理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措施。还应同时将”降低危险”的策略,如通过提倡不静脉吸毒使用消毒的注射器、不共用注射器以及鼓励、提倡人们使用避孕套等作为一项重要的措施及对前者的必要补充。

④开展艾滋病病毒的检测,收集不同人群中艾滋病病毒感染流行的准确信息,以提供国家和地区决策者制订预防控制策略的依据。

⑤积极开展性病防治工作。

15 ——

1998

国家主席江泽民1998年11月21日在京会见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格罗.布伦特兰。江泽民主席指出,中国将履行自己的承诺和义务,积极支持世界卫生组织的各项工作;中国政府一贯十分重视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合作。据报道,在会谈中,直接涉及的疾病病种仅有艾滋病(会谈还涉及吸烟等健康问题)。格罗.布伦特兰总干事指出,她将努力把世界卫生组织的全球战略与中国的具体国情结合起来,实实在在地在控制艾滋病等方面加强与中国的合作。

这是1985年我国首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媒体第一次公开报道我国最高领导人论及艾滋病的具体情况,反映出我国艾滋病流行状况已进人严峻的新阶段,和我国政府对艾滋病控制的高度重视。

截止1999年底,全国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7316例(2000年4月5日《光明日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