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2试卷难度大些嘛?(K12培训是什么)

k12试卷难度大些嘛?(K12培训是什么)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28 14:46:14

企业运营I 作者 / 劳拉姑姑

1


前几天,与K12概念相关的教育企业,凡是上市的,股票都如山泥般狂泻,尤其是新东方。

引发点是在7月24日,中央”双减意见“文件正式发布,其明确规定:

-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

-教育行业改为非盈利机构,其中学科类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且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

细细分析,国家真的是要对K12培训机构赶尽杀绝吗?

不存在的。

那为什么很多人都传染K12培训行业完蛋了呢?

那是从资本盈利的角度来说的。

股价涨跌,只不过是市场资本的反应。

有利可图时,股价自然上涨。

当策政靴子落地,没有悬念可追,在资本市场来说,就是没有续写故事的潜力。

K12培训行业,瞬间从资本追捧的宠儿香饽饽,变成了弃儿烫手山芋。

新东方们,真的是毫无价值了吗?

当然不是的。

只要有需求,自然有市场。

校外的学科类培训机构,确实能帮助很多学子跟上进度,甚至弯道超车。

毕竟同一课堂上,几十个孩子,老师兼顾不及,难免有个别几个理解力差点、跟不上老师进度的。

校外辅导机构,就给他们补救的机会。

然而,这是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初始理由。

后来的发展,却远远背离了作为学校教育补充的初心。

在资本的裹挟下,媒体的宣扬下,K12校外培训成了引导人们价值观走向畸形的发源地。

2


自从“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一出来,便预示了K12培训机构日后的疯狂发展。

此后经年,包括现在,无论是K12培训机构,还是各种艺术培训班,都是以此广告语作为第一说服力。

中国的家长们,原本就大多不够自信。

加上一些收入较高的家庭,也渴望在一片平等的局面下,让自己的孩子与众不同,至少表现出自己的环境优越感。

于是,在诸如此类的宣传攻势下啊,家长们,无论贫富、无视条件,都表现出一致的巨大焦虑。

各种培训、各种补习。

听说有些北京上海的家长,在孩子幼儿园期间,就报了8门兴趣班,幼儿园孩子掌握英语词汇量4000个……

在这里,姑姑对这种孩子,抱以极大的同情,姑且不论孩子长大后是多么的出色,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从被怀孕开始,就背负了太多太多的期望,他们的心,也许从没有一刻是属于自己,也从没有过一场内心与自然的平和对话……

大人们各种鸡娃方法,层出不穷,当然,其背后,少不了各种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

千军万马,共挤同一个独木桥。

大家争先恐后,害怕挤不上去。

也从不考虑,挤过去之后的世界,是不是孩子想要的。

这景象,像极了古代的科举考试。

不同的是,古代的科举考试,至少是与国家的政策导向一致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但现在,大家对何谓成功的价值观,似乎没有考虑清楚,先挤了再说,总之不能落后于人,在和亲朋们聊天时,不能没面子。

说没有考虑清楚,也有点不确切。

想一想,大多数人的价值观是金钱至上,有钱的,说什么都是哲理,没钱的,说什么都是笑话。

还有些,是希望孩子活成人中龙凤。

或者,至少有份体面的工作。

在姑姑看来,即使孩子不去挤那个独木桥,站在人群之后,没那么累,静静看风景,也挺美的。

再说了,养好孩子的基本功,尊重孩子的内心追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事业,也未必赚不到钱 。

即使赚不到多少钱,能养活自己与家人,工作生活之余,有点时间陪伴家人、呼约朋友、看看世界,在真实的生活中,感受踏实的幸福,足矣。

不过,姑姑这种想法,也仅是代表小部分人。

3


人的欲望本来就有高低。

人生最怕的,就是被别人的价值观裹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

社会的完整体系,是有高中低阶层的。

大家都去追求高层了,那中低层谁来做呢?

不过,那是不可能的,当鸡娃鸡自己鸡到内卷了,不管是高中低层,都会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整体的基线被强行拔高而已。

最怕的,就是在这种畸形价值观的长久轰炸后,养出一代代眼高手低、不愿俯首落地的人。

姑姑在企业培训行业见得多那种口才天下无敌、落地有心无力的人。

也是为了解决企业的落地痛点,姑姑才决心投身于企业支持行业的。

所以说,政策出手打击的,并不是K12培训机构,而是打击整个行业乱象,表达的是摧毁整个畸形价值观的决心。

讲真,看到双减政策的明确性,姑姑内心是充满欣慰的,

因为这至少反映了两个积极的信号:

1,教育回归本义,人才成本合理化,人才培养针对性。

让家长们不要去鸡娃,是很难做到的,既然如此,就干脆切掉你鸡娃的渠道。

这样,真正不放弃鸡娃的,只能请私教,也只限于是那些经济条件很好的家庭,既然经济条件好,那就花大成本去鸡吧。

至于多数经济条件一般的,就彻底将孩子交给学校,学校会根据国家的大政策需求,培养各种各样的人才,适应各个阶层的用人需求。

从大的层面讲,也是降低学生心理疾病、促进和谐社会的大举措。

要切断鸡娃的渠道,K12培训机构当然是主角。

数据表明,主角里面的几只领头羊,其幕后的资本,占据了整个市场近8成的空间,也就是说,几近垄断了。

还是那句,擒贼先擒王。

一句“学科类培训机构一律不得上市融资,严禁资本化运作”,彻底断了机构的念想,资本抽逃。

再加上“教育行业改为非盈利机构,其中学科类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管理,且不得占用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和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更彻底断了机构的暴利空间。

原本还有一些真正有实力、不打算融资上市、有教育情怀的机构,是有竞争力、可以坚持下去的,前提是价格很贵。

但当价格也要纳入政府指导后,基本无望。

如此彻底的切断鸡娃渠道,政府已是决心将教育主动权收回来。

这么看来,K12培训机构,如果想继续老本行的话,唯一的出路是与学校合作。

因为主动权收还收,学校的师资力量仍是不足的,要完全补上这个缺口,至少要三五年的人才培养。

只是,K12培训机构,高利润,不可能了。

2,应对人口老龄化

无论从之前放开二胎、到现在的放开三胎,人们都是反应平平、消极调侃。

原因就是,生存压力太大了。

鸡娃成本越来越高,内卷又导致不敢不鸡。

越鸡越卷,越卷越鸡,卷卷之路,绵延不绝,如滔滔江水……

在这种全方位焦虑的笼罩下,敢生二胎,是勇士,敢生三胎的,若不是家里有矿,必是真的猛士了。

时间流逝,老年人越来越多,客观趋势不等人。

但后面的人不生,很快就要青黄不接了。

人都不够,国力如何保证?

这是未来几十年极其重要的问题。

用四象限来分的话,这是“重要且紧急”的程度,必须马上解决的。

这不,国家从放开三胎开始,到各种政策落地,那是一个快字了得。

既然大家不愿生的主因是,养育成本过高,且其中养育成本又主要集中在鸡娃的花费上,那么,直接切断你鸡娃的渠道,想鸡都没法鸡,钱想花都没法花。

娃不用鸡了,精神也松了,夫妻吵少了,手中有钱了、生活质量更高、身体更健康了。

迟点再让媒体多多宣扬中华民族祖辈传下来的观念:人多力量大,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儿孙满堂。

在舆论的洗礼下,传统观念回归,那些有钱鸡娃的人群,就会变成追二、追三甚至追四大军。

不得不说,政府这一招,真的是高,比其它国家出台那些生多少个、奖多少钱、补贴多少福利的政策高明多了。

其它国家的政策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解燃眉之急、不顾子孙后代的做法。

但我们国家的政策,是标本兼治、延福后人。

相较于长治久安的国家大策,K12培训行业的地震只是小儿科了。

再说了,抽掉的其实只是少数资本们的“钱”途,那些兢兢业业的员工,本身就自带实力。

有实力的人才,到哪里都吃香,老师们,可以努力回归各种学校,其它的,都是通用型需求岗位,放手去拼就是。

4


那么作为K12培训行业,真的是彻底凉凉了吗?

在K12的领域,算是的。

但培训机构积累了这么久,本身具备的资质、资源、人才,仍是一个完整的基本盘,直接弃掉,未免可惜。

有人说,K12可往职业培训方向走。

但姑姑认为,如果去到职业层面,相当于是大人们自己鸡自己了,鸡自己的空间是很有限的;

而且社会上,各种热门的技能证书考级培训,全部一条龙,体系结构都已是极其完整,本身也都算是红海市场;

加上各大专院校,为了生源,也拓展了各种各样的专业领域,人家是正宗嫡系,资质证照齐全,培训出来的都是名正言顺、国家认可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培训机构,想掺一脚进去,难度极大。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成功掺进去了,利润空间也是个问题,因为确实找不到多少书写故事的空间。

有一个方向,姑姑认为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也是符合政需求的,且让K12最容易转型的,那就是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培养的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识,学会多少门谋生技能,考了多少个证书。

而是从根本出发,培养人们的底层思维能力、健康理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勇敢、坚毅的面对各种困境、挫折,以平常心看待人生的起起伏伏、悲喜得失,从而收获由内而外的真正幸福。

素质教育,不单单针对孩子,也针对亲子。

在各个素质教育的场景设置下,家长与孩子都找回共同放松的空间、彼此相伴的时光,不知不觉间,修复了亲子感情、增强了爱的能力。

又因为场景的设置,与游戏的升级相似,越多人参与越好,越多人便越接近现实,越多人进步便越大。

在整个过程中,家长、孩子都会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希望家里增加人口、欢迎家里增加的人口。

素质教育,是符合社会文明进程的需要,

增加人口,是符合国策的需要,

对K12培训机构而言,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转型方向呢?

全文终


对每一位企业家都保持着敬畏之心

是真正穿越问题

发现问题根源的关键所在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