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受到我的一个老同事的启发。他教授高中外语课,在高三带考多年。我的孩子考前找到他把关,他如是教导:把曾经所有考过的试卷拿出来,按顺序排列;依次重新做曾经做错的所有试题;甭管题目形式、曾经纠正过几次,考前一定重新再来一遍。他说:"这样做让你的高考的成绩至少增加10分。"
这或许是个相对比较浩大的"工程"。当年我和孩子都有点踌躇,觉得曾经做错的题,曾经也在老师评析试卷时重新听老师讲过,并且也曾经改过,难道那些过往的"曾经"都没有意义了吗?真的有必要把这样繁杂的事情再来一遍吗?
我的同事似乎早有思想准备,没过几天就来找我,说:"别以为曾经纠正过就已经明白了,既然当初出错,一定是我们的弱点;放了一段时间的错题,恐怕还有夹生饭。"于是,我们遵照老教师的叮嘱,不厌其烦地把六科曾经考过的试卷全部做了整理和筛选,将错题摘录出来,所有错题统统认真做了一遍。果然,有些题目确实感觉似曾相识,却手下生疏。翻阅书本,认真纠错,全后来,应有高考分数从考前稳定的115分,提高到125分,感觉受益匪浅。很遗憾我们找老教师时考试只剩十几天了,否则所有考核目科全部这样做一遍,成绩提高幅度一定非常可观。
在后来的教学中,我会把学生中平时考核时出现较为集中的问题,记录下来,在高考冲刺阶段逐渐再现,果然效果甚佳。
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1. 首先整理试卷。因为缺少条理,流落在"试卷夹"之外的练习卷、月考周考卷、市区模
拟试卷,有的夹在课本里、练习册里、作业本里;有的被随意塞进课桌书箱等被遗忘的角落里。整理的过程才发现,如若不是从起初就建立了试卷夹,该有多麻烦。
这是我在平时教学中曾经反复强调,并在我前期写过的中文也有反复讲解的。建立有秩序的学习生活方式,真的是十分重要。它不仅仅帮我们节省时间,精力,有序化是一生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良好习惯。
2. 每个学科试卷按教材顺序或考试时间整齐排列,用两个小夹子固定,便于翻阅学习;所
有试卷归拢到一起,搁放在自己觉得最得手的地方。比如用一个稍大的文件夹收拢;比如分别在一个大塑料袋子里独立存放;比如每个学科一个单位,分别独立的一个文件夹等等,总之用最能快捷翻找的方式。
3. 找一个作业本,专门做这类题目,特别是数学、物理等需要演算的学科。文科相对稳定,或可将地理、历史、政治等学科放在同一作业本了。这些方法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而定,但是,一定要做到有序化:一翻一找非常方便。
查错补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01. 记得我有一个学生习惯于瞧准一门功课,各个击破。集中几个晚上梳理,从数学开始,
最强的学科放在首位;他觉得这样精力集中,不分散;也有人认为最后做强项,会越做越轻松。每个同学因自身特点而定,没有千篇一律的方法。
02. 最好选择每天梳理两门。学习时,学科交叉替换,可有效减少疲劳。或分别是一强一弱参差进行,或两门强的学科放一起,特别弱的学科,可以单独一门强势攻关;
03. 不要每天六门同时进行。如果说学科交叉学习可减少疲劳,六科考核内容一起上阵,则有迷乱之嫌。如果内容过于分散,会难以集中注意,产生顾此失彼,效果会大打折
04. 不要消极等待老师帮忙,自学是更重要的方法。
冲刺阶段的知识梳理,是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的特殊性,每个同学各有各自的具体问题,存在的问题也各有不同特点。如果老师逐题在课堂上做这种调整,势必减少针对性,从而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可以适时请教老师,但不祈盼老师在课堂上重新讲解。学会自学很重要。
阅读教材是纠正错题最有效的方法,特别是数学。遇到解析相对困难的题目,阅读教材中的例题,最具针对性,是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所谓教材,无非是写在书本上的教学,看书如同听课,自己看懂并不难,而一旦看懂了,一般不会再出错。
距离高考还有两月余,时间紧迫。建议家长帮忙打理试卷,把孩子胡乱放在各处的考卷找出来,六科分类,准备分类用的文件夹或塑料袋,试卷顺序可交给孩子;如果能抽出时间摘抄部分错题,可有效节省孩子的时间。毕竟今年的高考不同于往年。
高考在即,学子和家有考生的父母,辛苦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