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自学考试已经悄悄拉开帷幕了,不少玩心不减的同学,醒醒啊! 要开始准备自学考试了!
知道很多同学在担心接下来的考试 。想想考场上的自己...
”这些题我都见过啊,答案都能背出来,美滋滋”
“天啊!这些都是什么题,真的没超纲吗?”
这些都是可能会发生的情况,今天就来给大家剖析一下”自考命题“这个问题,还没参加过自考的朋友也可以当科普帖子看看。
自考的命题方式和标准一、自考的考试大纲又细分成两个部分:
① 知识点
② 考核方式:识记、领会、简单运用、综合运用。
从① 出发,用②的方式进行提问,大概就是这样子
既然我们大概了解命题的标准,那么究竟试卷上的题目是怎么来的呢?
二、自考命题考试的选题模型
1.什么是选题模型?
任何一件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就像是打游戏,要有英雄、装备攻略,还得有玩家。那么选题模式就是这里的装备攻略。
选题模型可以分为 试卷结构 和 知识分布 。
试卷结构就很好理解了,每个科目的考试大纲都有参考样卷。
官方剧透的,最值得信赖,大家可以从试卷结构知道试卷上的每种题型, 每个题型下有多少题,每一题占多少分。
这样就可以粗略估算试题的整体难度,并且能够针对某些试卷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复习。
每一份样卷里面都有一个隐藏的信息,那就是知识分布,整张试卷的知识分布其实是会控制在一个额定的范围之内的,划分的单位是章节。
如果说教材分章节那是为了方便考生学习,那么试卷分章节就是为了全面考察考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不会出现90%的题目都是来自第一章这种情况
知识的分布历年呈静态,且根据每个章节的内容量和重要程度各有不同,所以就会出现”重点章节“这一个概念好了,装备准备好之后,现在就差玩家和选英雄了。
2.玩家就是命题组,自学考试命题组一般有两类。
第一类是国家级的命题组,一般是由北京教育考试院下属的命题二处命题,命题的老师可能来自于不同的院校,负责全国统考科目的大部分命题工作。
如果一个科目同一天同一时间在不同省份进行考试,那么这一科大概率就是全国统考了。
第二类是省级的命题组,一般是由该省的一些主考院校的老师组成,大部分都是专业课。
由于这些课程的专业性比较强,所以往往出题人比较固定,这也出现了一个现象,出题的重复率较高,毕竟老师也是人,人的知识量是有限的。
3.其实作为考生,最关心的就是”题目“,那是实实在在跟分数有联系的。
有参与过自考命题的老师曝过行业内幕:“命题的工作迟早会被机器人替代。”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不难发现自考题型是相对固定的,甚至某些科目出题的重复率偏高,几乎可以判定自考的出题的根据就是根据选题模型在一个题库里面抽取题目。
题库的大小就决定了出题的重复率,题库量越少,重复率越高,反之重复率低。
题库是属于国家的最高机密,我们无法通过常规渠道获得,但无论多大的题库总会有穷尽的时候,而且由于自考性质以及客观原因,题库的更新频率不会太高,至少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很大的更新。
那就是说只要考试大纲不进行改版,自考历年真题是具有很重要的地位。
三、回归教材,勿忘初心
如果自考真的是这样的命题方式,那么回过头来,我们到底要怎么学习呢?
只看真题那是学渣的做法,如果想所有科目都一次通过,最有效的复习手段依然是教材和考试大纲。
但一本教材少则200多页,多则300-400页,啃这么一本“天书”对于放下书本多年的同学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
觉得看书很吃力的同学,可能是没有用对方法,其实自考教材不只是一张臭皮囊,用高效的学习办法去探索它很有趣的灵魂吧。
说到学习办法,不少人会说到10000小时定律和金字塔模型。从理论的角度出发,这些学术研究毋容置疑,但从实际出发,能帮到我们的又有多少。
撇开这些理论不谈,在学习的过程经常会遇到高原现象。
那是指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成绩保持一定水平,或者有所下降,这么一看,像不像考前刷题越刷越低分的你呢。
2022年开始自考备考已经开始,如果不想被时代的洪流淹没,那就学习起来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