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常规管理考核细则
一、考核内容
主要对教师教学常规落实、教研活动及临时工作进行考核,该项考核满分100分。
二、考核标准
(一)常规落实(80分)
教学常规的考核分为静态考核和动态考核两部分。
静态考核满分为50分,考核的项目为:学期教学计划、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备课(教案、学案、课件)、作业批改(课时巩固型、周末缺查补漏型、单元综合应用型、期末诊断型)、听评课、理论学习。动态考核满分为30分,考核项目为:课堂教学、备教一致情况、作业公示情况。
1、静态考核项目:
(1)定期检查考核:
①学期教学计划(含教学进度安排):学期初制定教学工作计划,要求环节齐全,特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进度表详细、具体。
②单元备课:每个章节、每单元有单元备课,包括课时数、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难点等,有集体备课二次修改痕迹(用红色笔书写)
(2)学期过程考核:
①备课
A.教案:
教案按照新课改理念设计,规范统一、环节齐全,特别是要体现教法、学法、作业、预设,知识点不漏不缺,内容详实,切实能体现教师上课的教学思路。二次备课红色笔书写,体现个人教学思路。教案要有授课日期,年级盖章。
B.学案、课件
学案和课件都是从教师电子备课中精简而出,课件注重呈现教学过程、学法指导等,学案(原则上半页),注重呈现预习、自主学习与检测功能。学案、课件一课时一设计,预习、自主学习内容少而精,重点体现学习方法指导,当堂达标要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并着重体现基础知识点考查,要当堂处理,可采用教师课堂抽批、组内互批、组长代批等方式完成,当堂完成检测反馈。
②作业
A.备课组作业设计以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主,按照四个层面(课时巩固型、周末缺查补漏型、单元综合应用型、期末诊断型)分层优化设计。同备课组作业统一。
B.语文每周2次,两周1次作文;数学每周3次;英语每周2次,两周1次作文;物理、化学每周2次。期中、期末检测要有试卷分析,试卷分析采用学校统一模版。
C.作业量适当、难易适度、符合学科特点,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
D.对于书面作业教师要全批全改,批改及时、规范,反馈及时,评定采取等级加评语方式。
注:其它学科主要检查单元检测批阅情况,学生反馈写在检测卷上,做好积累。
③听评课
A.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B.听课内容填写完整认真,评课内容书写规范,评价客观,有思维含量。
2、动态考核实行包组领导评价、备课组过程性听课、三级巡课。每学期对每名教师进行动态听课考核,增强考核的真实性和公平性。具体考核细则如下:
考核项目 | 考 核 指 标 | 分值 | 得分 |
随机听课 | 1、教师准备充分:至少提前2分钟候课;带好签字或盖章的备课、课件、学案。 2、电子教案、课件、学案三者高度统一:学案和课件都是从教师电子备课中精简而出,课件注重呈现教学过程、学法指导等;学案(原则上半页)注重呈现预习、自主学习与检测功能。 | 5 | |
1、课堂教学环节紧凑、流畅、规范齐全、时间分配合理,且具有完整性与连续性。 2、教师能将不同内容运用不同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来落实,学生主体性发挥好,体现以生为本的理念。 3、教师融合多媒体技术上课,课堂采用多元化评价体系。 4、不管是学案还是课件内容要精炼,当堂完成,特别是要充分够落实当堂达标检测,并取得较好效果 | 25 | ||
备教一致:电子教案、课件、学案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高度一致。 | 5 | ||
作 业 | 随机抽查上课教师(语数英物化学科)书面作业: 1、备课组集体备课时要备作业,同备课组作业统一。2、作业量适当、难易适度、符合学科特点,具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与多样性。 3.教师全批全改,批改及时、规范,反馈及时,评定采取等级加评语方式。 | 3 | |
随机调查学生作业情况: 1、有晚自习的当天不再布置自习课之外的作业。 2、杜绝重复性、机械性、盲目性及单纯抄写类作业。3、不管是书面作业还是预习类、背诵类非书面作业,每天每学科学生完成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绝大多数学生)。 3、注:无书面作业学科,该项考核占5分。 | 2 | ||
总 分 |
(二)教学活动考勤(10分)
1、管理职能划分
一线教师教学活动类考勤权限隶属于教务处、教科室管理。教务处、教科室根据职责分工、权限及各类活动的隶属关系履行相关职责。
2、请假审批程序
请假半天以内向主任请假,超过半天向分管业务校长请假,超过一天向校长请假。所有请假都要履行请假手续,填写请假单,并报请相关领导签字。级部有知情权但无审批权。
3、请假类型
教学类活动请假包括教学例会类、校内教研活动类、外出参会学习类、组织考试、阅卷类和其它类五类情况。
4、考核标准
(1)教学例会
按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学例会:迟到、早退、中途离场、接打手机等,每人次扣0.5分,请假每人次扣0.5分,旷会一次每人次扣1分。
(2)各级各类教研等活动
按时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项教研、培训及各类会议活动,并按时签到。迟到、早退、中途离场每次扣1分,不参加或拒绝学校安排的活动任务每次扣2分。
(三)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10分)
1、课堂教学改革(文化课教师5分)
参照《互助养正、师友合作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意见》等教改文件实施。
2、教学研究(5分)
(1)理论学习:学习内容兼顾本学科和相邻学科知识,能体现学科特点和教改课题,针对性强。按学校规定学习,有心得体会,书写工整,使用价值高。每缺少一篇扣0.5分。
(2)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组织的各类教研活动,材料准备充分,发言积极。无准备扣1分,准备不充分扣0.5分;外出教研回校后认真填写外出学习汇报材料,执教汇报课或做经验介绍加1分。无汇报材料扣0.5分。
(3)各类活动需要求发言时要积极,态度认真谦虚,活动时不做与活动无关的事。违者扣0.5分
4、临时性活动
(1)积极参加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论文、课件、教案、辅导学生作品等评选活动,按时上交,每次加0.5分。抄袭应付每次扣0.5分,不参与或组织每次扣1分。
(2)按时上交有关教研材料,如计划、总结等,不得抄袭。袭应付每次扣0.5分,不按时上交每次扣1分。
三、考核方式
1、采用集中检查与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周查月结制度。
2、级部组建有级部领导和教学骨干组成的考核小组进行日常考核;教务处随机抽取一线骨干教师组成常规督查小组,对各项常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行政值班组及其它相关处室负责对过程管理进行抽查。
3、考核评估采用模糊量化与精确量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依据标准中对质量的要求首先由评价小组采用模糊评价方式得出完成质量分,再采用准确量化方式对数量不足和违规现象的扣分予以累计,并在所得质量分中扣除。
4、行政值班组及其它相关处室抽查到的违规扣分在相应部分按标准扣除。
四、计分办法
1、以级部为单位,依据考核结果确定教师“能”项考核排名,按满分100,最低80分,根据成绩排名成等差计算得分。
2、依据教务处对各级部教师常规落实情况综合考核结果,对级部常规管理情况进行考核排名,并按第一名1.01,最后一名0.98 的权重(中间名次成等差核算)计入教师过程考核,教师二次量化成绩乘以级部权重,作为教师常规最终考核结果。
五、考核汇总
1、教学类活动考勤有主管处室按职能分工负责,随时将量化情况记入考核。
2、每月结束,各级部将教师过程考核结果报教务处,教务处、教科室结合平时检查情况进行汇总,汇总结果一月一公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