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不惜“撒谎”模仿父母签字,说到底还是怕家长责骂。
执笔:张大猫
编辑:张大猫
定稿:欧阳比文
当了父母的才知道,孩子淘气起来有多愁人,随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们做的“出格”事儿会越来越多,但我们当家长也经常能从中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
我们小时候肯定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每次考完试或者是交作业之前,都需要父母在试卷或是作业本上签字,回头再拿给老师,意思是告诉老师,孩子的卷纸(作业)家长看过了。
对于成绩优异的孩子来说,这自然不算啥,甚至是一种骄傲。
可对于“学渣”来说,拿着分数可怜的卷纸或者满是红叉的作业本找父母签字,无疑要冒着巨大的风险,整不好就会“吃一顿竹笋炒肉”。
于是,为了避免这顿几乎是板上钉钉的皮肉之苦,很多学渣不惜顶着“撒谎”的风险,偷偷的自己模仿父母给卷纸或者作业本签字。
但是很显然,小时候的我们压根没意识到自己的手法有多么拙劣,也没觉得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来。
而时至今日,这种“光荣传统”依然流行,现在的娃儿依然会采取“自签”的方式来应对老师,只是手法更拙劣了,甚至老师看完可能会笑岔气,忘了生气了。不信看看下面这些签名。
▼这个签名确实“有内味儿”了,但是孩子显然是学到了皮毛没掌握精髓,看了半天也没看出来写的是啥。
▼这个签名妥妥的暴露了娃的理解能力,先不说字写的啥样,老师让家长签字,不是签个“家长”啊,一看语文成绩就不咋样。
▼这个就更夸张了,生怕老师不知道你这是自己签的吗?不会写爸爸的全名写个姓也行啊,你用拼音代替就太过分了,老师表示,“你这是在侮辱我的智商!”
▼这个不光是签名,连评语都是自己的写的,但是字迹就太草率了,让人看了都不好意思了,老师评价里带的表情已经说明很无奈了。
▼下面这个你就有点儿太看不起老师了,写错一遍又一遍,你是真怕老师看不出来你这是自己的签的名吗?
▼最后这个应该最“合格”的了,至少写明白了家长的名字,而且看起来像那么回事,但是想蒙骗过火眼金睛的老师,应该还是差了点儿火候。
为啥现在的孩子也依然不敢找家长签字呢?原因很简单,要么是考的不好觉得成绩差丢人,要么是怕父母因为成绩发火,搞不好还得挨顿揍。
显然,前者属于少数,后者才是多数。
昨天群里聊天,还说到类似的话题,有人在群里诉苦,孩子淘气不听话,也不好好学习,成绩很惨,能不能动手揍一顿。我看到差点儿笑出声。
大家的回复五花八门,但不少家长还是明智的,不建议揍孩子。即便我们这些做了父母的,可能从小因为各种原因挨过不少揍,但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不觉得揍孩子是有效的教育方式。
揍孩子非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引发新的问题,孩子们成绩差为了避免挨揍,甚至不惜撒谎自己给卷纸签字,就很好的说明了这个问题。
我们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吼骂只能产生威慑,动手只会让娃记住疼,但对于纠正他犯的错误,几乎没用。
不信你现在想想,在你印象中父母揍你最狠的一次,你回想起来只会记得他当时揍你的细节,而你犯错误的种种能记个大概就算不错了,甚至可能完全忘记了因为什么挨的揍。
1)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父母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式,莫过于形成榜样,想让孩子怎样做,那你就要怎样做,做错事就承认,误解了孩子记得及时道歉。
这样孩子在面临自己犯下的错误时,才会第一时间想着道歉,想着弥补,而不是一味地逃避,甚至通过谎言来掩饰。
你想让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就要自己努力做到,而不是采取双标。你在一边看球一边吃饭,却吼孩子边吃饭边看动画片的行为,这完全是不讲道理。
2)不要揭孩子的伤疤
你有自尊心,孩子自然也有自尊心,在你眼里无伤大雅的事情,对于孩子来说可能非常重要。毕竟你经历的多,他见识的少。
如果经常拿小孩子的糗事和亲戚朋友分享,就会伤到他们的自尊心。你觉得只是好玩,但在孩子眼里可能就是一种“侮辱”。事情过去了就过去了,别再拿出来反复说,真的没意思。
3)立好规矩,说清规则
如果你希望孩子能做到你的要求,你首先得跟孩子说明白你的想法,立好规矩,和孩子提前沟通好,双方都同意之后,就按照规矩来做,有问题双方共同承担结果。
也要把规则说清楚,赏罚分明才能以理服众,这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锦鲤妈咪有话说
其实除了偷偷学家长签字,小孩子还因为怕挨骂挨揍而做过许多犯错误的事,这些事情说到底根源还在父母的错误教育方式上,至少打骂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