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 ① 。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试题情境】
这是一则有关我国科学家栾恩杰研制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记叙性文字材料,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感受中国航天人不怕困难、坚持探索创新的奋斗精神。
【考教衔接】
第20题修辞题关联高中语文教材选修《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第五单元“修辞”。
【试题18】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必备知识】
“不解之缘”“秘而不宣”“在所难免”等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关键能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正确运用成语的能力。
序号 | 信息获取与加工 | 逻辑推理与判断 |
① | 科学家栾恩杰……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 业有了 ① 。 | 所填成语在句中作“有”的宾语。根据后文科学家秦恩杰一直参与我国国防和航天事业的相关内容可知,前文应该是说科学家秦恩杰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了联系,彼此之间关系密切或感情深厚。故此处可填“不解之缘”。 |
② | 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 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 | 所填成语在句中作“国防项目”的限制性定语。根据前文由“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和后文“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知,潜地导弹非常重要,相关技术和资料保密性做得非常好。故此处可填“秘而不宣”等成语。 |
③ | 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 ③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 | 所填成语在句中是陈述“失败”的特点的。根据前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和后文“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可知,在航天领域研发过程中失败经常出现,次数很多,难以避免。故此处可填“在所难免”“屡见不鲜”“数不胜数”等成语。 |
【参考答案】
①不解之缘
②秘而不宣(或:秘不示人、举足轻重、重中之重、视如珍宝等)
③在所难免(或:司空见惯、习以为常、屡见不鲜、接连不断、比比皆是、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接二连三等)
【评分参考】
共3分,每处1分;填其他成语如果符合要求亦可给分;成语中出现错别字则该处不给分。
【破题关键】
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准确判断所填成语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还要根据语境准确理解所填成语表达的含义和思想情感。
【试题19】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必备知识】长句变短句的方法,语言连贯知识。
【关键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长句变短句的能力。
答题思路
(1)提取句子主干,独立成句
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
(2)列出修饰成分,单独成句
第一步在陆上的发射台发射
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
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3)组织以上句子,形成答案
【参考答案】
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第一步在陆上的发射台发射,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评分参考】
写成两个短句,给1分;写成三个短句,给2分;写成四个或四个以上短句,给3分;表达流畅,给1分;意思对即可。
【破题关键】
长句变短句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根据内容和逻辑关系拆解成几个独立的句子,常用的方法包括主干剥离法、对象分解法、并列短语折组法、内容总分法。
【知识链接】
长句变短句
一、主干剥离法
第一步,提取主干,独立成句;
第二步,切分句子的辅助成分,单独成句;
第三步,调整切分而成的主干句和分句,增减词语组成有逻辑的语段。
原句:人类的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统统应当被这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的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改句:人类历史已不再是乱七八糟的一堆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这些暴力行为统统应当被当时已经成熟了的哲学理性的法庭所唾弃,并最好尽快被人遗忘。
二、对象分解法
第一步,确定可作为被陈述对象的词语;
第二步,寻找每个被陈述对象的陈述内容;
第三步,将长句变换成逻辑上前后连贯的几个短句。
原句:地方法院今天推翻了那条严禁警方执行市长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的禁令。
改句:市长发出了关于不允许在学校附近修建任何等级的剧场的指示,而警方则接到了严禁执行市长的这一指示的禁令,今天地方法院又推翻了这条禁令。
三、并列短语拆组法
第一步,抓住句子的主干;
第二步,理出并列短语及陈述或修饰对象;
第三步,调整并列短语的语序,增删词语,重复与其陈述或修饰对象组合,形成排比句。
原句:度过了讨饭的童年生活和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的少年时代,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的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困难。
改句:他童年时代讨过饭,少年时代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代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他简直不知道世界上有什么叫困难。
四、内容总分法
第一步,根据句子内容,先理清总分关系,分别独立成句;
第二步,按照先总后分的逻辑顺序形成句群。
原句:在这次会上,我们做了决定党的路线、通过新的党章、选举新的中央委员会三件事。
改句:在这次会上,我们做了三件事:第一,决定了党的路线;第二,通过了新的党章;第三,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会。
【试题20】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必备知识】
设问和排比修辞手法的构成特点与表达效果。
【关键能力】
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分析设问和排比的构成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能力。
答题思路
(1)设问
分析构成——第一句问,第二句答,自问自答
表达效果——不仅可以引起读者思考,还突出了后文对于失败的深层含义的阐释,使得上下文衔接顺畅且有波澜,避免平铺直叙。
(2)排比
分析构成——“意味着......意味着......意味着……”句式构成排比
表达效果——从以往的工作、将来的付出、工作的方向三个方面集中说明失败的深层含义。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感情抒发酯畅淋漓,使语势得到增强。
【参考答案】
①设问。先用“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
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出来。
【评分参考】
共4分,每点2分;第1点,答出设问的构成“自问自答”1分,答出表达效果“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任意一点1分;第2点,答出“三个“意味着……”构成排比1分,答出表达效果“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有层次”任意一点1分。
【试题材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节日期间,无论是家人团圆,还是老友欢聚,“吃”往往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节后很多人会增添新的烦恼,那就是“节日肥”“过年肥”,减肥也就提到日程上来。事实上,生活中你会发现,有许多整天嚷嚷着要减肥或者正在减肥的人,其实根本不胖,反而是一些真正应该减肥的人对此却毫不在意。那么,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呢?从医学角度来说,身材是否肥胖, ① 。体质指数是用体重千克数除以身高米数之平方而得出的数字。国人的健康体质指数为18.5~23.9,如果低于18.5,就是偏瘦,不需要减肥,而高于23.9,就可以考虑减肥了。
提到减肥,不少人都为之“奋斗”过,节食、跳绳、跑步都是常用的减肥方法。临床中还发现,很多人用不吃晚饭来减肥,这种方式不但难以长期坚持, ② ,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而且,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 ③ ,甚至比以前更胖。不仅如此,不吃晚餐,营养素供给不足,蛋白质供应下降,肌肉量也会随之减少。体重反弹后,在同样的体重下,体脂率反而会比减肥前更高。因此,减肥一定要讲究科学。
【试题21】
2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你要觉得这段话对深化文章的主题没什么帮助,就删了吧。
B.听了老师的话,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吭声了。
C.他是个非常用功的同学,尤其是钻研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D.请你选三名学生参加今年五月的“青春和梦想”演讲比赛。
【参考答案】
C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
考查考生借助语感和已有的语言知识,结合具体语境分辨词语语义上的细微差别的能力。
解题思路
人称代词“你”用法非常丰富。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生活中你会发现”中的“你”没有确定的指称对象,可以指看到该文章的任何人,是泛指用法。
选项A和D中的“你”,都有确定的具体的指称对象,即指称交谈的对象;B项的“你”和“我”交互做主语和宾语,表示三个人相互怎么样;C项的“你”可以指任何人,“叫你不得不佩服”即任何人都佩服,和文中的“你”用法相同。
试题亮点
本题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从而增强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
【试题22】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参考答案】
①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②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③体重很容易反弹
【试题分析】
考查目标
本题考查考生在准确理解上下文的基础上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并运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解题思路
材料中有三处空缺,要求学生根据上下文填入恰当的语句。材料的主要内容是如何根据体质指数判断一个人是否需要减肥以及怎样科学减肥。只要综观全文,把握文段的核心观点,依据上下文的提示语和相关信息,准确补写并不困难。
①处,上文有“怎么判断是否需要减肥”的疑问,下文有“体质指数”的定义,以及如何根据体质指数判断是否需要减肥。那么,“身材是否肥胖”后面需要补写的内容应该和“体质指数”相关,结合文中体质指数是判断肥胖的标准,可以补出“可通过体质指数判断”。
②处,上文是概述通过不吃晚饭减肥难以长期坚持,下文是举例说明有人就因此得了严重的胃病,需要补写的内容显然和不吃晚饭的减肥方式带来的健康方面的后果相关,结合关联词语“不但”,可以补出“还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把“还”说成“而且”,从意义上来说也是恰当的,但下文紧接着还有一个“而且”,为了避免重复,用“还”更合适。
③处,上文是“如果以后恢复吃晚饭”,下文是“甚至比以前更胖”,补写的内容应该是减肥失败,和下文“体重反弹后”相呼应,此处宜补写成“体重很容易反弹”。
试题亮点
本题的材料是个科普语段,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本题同时考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特点;判定需要补写的内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本题的设置有助于增加教学中对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