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老师,大家的脑海中就会不自觉地浮现出“严肃”、“距离感”、“不好接触”等词汇。
毕竟在大多数的孩子心目中,老师是“规则”的维护者,说话做事都是一板一眼的,所以即便是再调皮捣蛋的孩子,到了老师面前也要乖乖听话。
不过,现如今90后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作为有个性又自由的一代人,他们在成为老师后所秉持的教育方式,与70、80后的老师们就截然不同,就连判卷纸,也体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90后老师批改试卷有了怎样的“新花样”吧!
“欠一分,记得还哦”,老师判卷画风可爱又讨喜考试,作为学习生涯的“好搭档”,想必大家都不陌生感,毕竟卷纸上的分数,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自己是回家吃“笋子炒肉”还是获得父母“爱的抱抱”。
所以对于不少在及格线上“反复横跳”的学渣们来说,能遇到一个“手松”的老师,就是件再幸运不过的事情了,而有一位90后的年轻老师,就暖心的帮他们实现了这一愿望。
原来,班里有位同学运气不太好,数学就刚好考了59分,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摸到及格线了,老师考虑到这位同学平时上课还算认真,就“借”了一分帮助这位同学及格,而且在一旁还趣味得写道:“欠一分,记得还哦!”
等到第二次考试的时候,这位同学发愤图强好不容易考了68分,老师在基础分数上又扣了一分,并特地画了个笑脸写明:“有进步,还一分回来!”不得不说,这位老师判卷整体画风看起来可爱又讨喜呢。
冰冷的分数也被老师自带的可爱“表情包”所替代无独有偶,除了上面这位“有借有还”的老师以外,还有一些90后老师也在判卷上采取了“新花样”,他们不仅局限于在卷纸上写上冰冷的分数,还会用自带的“表情包”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
比如有小朋友在考试中获得了84.5的高分时,老师就会画上一个可爱的表情并配文:“呀!一不小心就进步了呐!”而当孩子获得95分的时候,老师也会毫不吝啬地“送”上一朵花,表示鼓励。
这些可爱的表情包,不仅让同学在考试上更加有动力,这样风格独特的判卷方式也获得了不少家长的好评。
“趣味化”的判卷方式对孩子来说是种激励虽说这样的方式在一些人的眼里是“不务正业”,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样的偏向趣味性的教学反倒更容易被孩子们所接受。
▲为了获得更好的评语,同学会努力学习
这样略显欢脱的判卷方式,会让孩子对分数有期待感。
再加上老师针对不同分数段的评语也不一样,这就会让同学们有种类似于“集邮”的乐趣,会希望可以考取更高的成绩来获得老师的“另类”鼓励。
▲趣味判卷能够减轻孩子对考试的抗拒性
一般学生提到考试时,总是忍不住垮这个脸,一副不开心的样子。
但这样的偏趣味性判卷方式,会让孩子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成绩期待起来,打心眼里也就不会对阶段性的考察产生过多的抵触心理。
▲通过这种方式提出来的建议更易被孩子所接受
同样一句话,通过不同方式说出来的效果也是不同的。
当孩子在学业中的某一部分略微有所欠缺时,通过偏趣味性的提醒不仅能加深孩子的印象,同时也更容易被其所接受。
这是因为,此时在同学的眼里,与自己交流的并不是被打上“严肃”标签的老师,而是一个个卡通人物,是他们的“朋友”。
众所周知,孩子的教育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家庭教育,另一部分是校园教育,而老师作为校园教育的主要引导者,在小朋友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现在90后老师的创新教学,看似活泼又自由,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进步”。
一方面,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学生对老师的既有印象,通过趣味的沟通形式,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彼此从简单的师生关系,变成了亦师亦友的伙伴关系,这样更利于日后引导工作的进行。
另一方面,趣味的教学方式也会提升孩子学习的“内在动力”,让他们从原本的“填鸭式教学”中走出来,培养其自学的能力与态度,这样更易让孩子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哦。
互动话题:你赞成这样的“趣味”判卷方式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