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作弊一事古已有之,虽说读书人的事情“算窃不算偷”,但是作弊一事确实使用了不正当手段,某种程度使用了不正当手段堵死了别人的路。笔者经历考试多年,将多种作弊手法汇总如下,以备监考老师参考之用。
图片来自网络
说起考试作弊,一般分为这几种情况:
一、走投无路
这种情况的考生一般出现在毕业考试,平时不用功,考试不过拿不到毕业证。没办法回家交代。或者四六级英语考试的最后一次机会,不考下来,工作和毕业都成了泡影。这种考生都会不同程度的紧张,左顾右盼,求神拜佛。
具体表现为:微微出汗,神情紧张,眼神诡异,最怕与老师拭目相对,这种学生作弊用时较长,可占据答题时长30%以上,考试全程审题(观察周围情况)用时较长
图片来自网络
二、锦上添花
这种学生考过没问题,问题是想拿前几名。他们90%的时间几乎都在奋笔疾书,因为自己会的内容就能让自己忙活一阵子,但是他们会在奋笔疾书的过程中展开小动作。这种情况几乎不容易被发现,作弊时长非常少,占据考试总时长5%-15%概率比较大。
三、作弊大神
这种情况的考生,基本上以作弊为乐趣,并不关心结果,享受的是过程,应该属于惯犯。特点在于几乎没人知道他的卷子是什么时候写完的。这种考生,一会望望窗外,一会闭目养神,即便与监考老师四目相对也会狡猾地露出笑容。他们好像会又好像不会,选择题一会选A一会又若有所思地改成B。老师们也搞不清楚,他们是怎么写完的。
这种大神的特点在于,敢于跟监考老师四目相对,并露出笑容,学校的监考老师他们都认识。并清楚老师们的特点,但是。通常情况下,他们选择题用时比较长,大题即便有相类似题型出现,他们也算不明白。一道题 一气呵成,但是两道题间隔时间会比较长。
图片来自网络
当然,以上几种情况只是大致分类,还有很多种特殊情况,比如临时发现正确答案仅用几秒钟就完成作弊的情况也会时有发生。
这几种情况是我们“锁定”“犯罪嫌疑人”的一些基础手段,具体作弊高手们的作弊手段都有哪些呢
说白了,作弊,是在传递内容,无论是什么作弊的手段,都是要传递内容和信息。
图片来自网络
其中,
文史类学科,作弊手法相对容易。因为内容基本上以文字为主。
数学类、医学类、理工科等学科作弊相对较难,因为涉及到公式计算。
驾照考试等操作类考试则更难,操作为主的考试能传递的信息更有限。
但是不管什么种类的考试,作弊是难免的,方法是多样的。作弊者为了作弊费的心思放在学习上,肯定都能过关。但是这是一个从古至今都存在的问题。
一、图像识别为主的作弊技术
这种作弊技术通常属于自力更生型,该技术在最近几年才出现“团伙作案”
作弊者提前先将考试可能出现的内容,比如说一段文字,几条公式,写在纸上或者打印成小小条。该手法出现的主要方式为:
1.课桌上用铅笔提前写好,提前布局;除此以外,还有计算器包装、橡皮、文具盒、笔袋内部等等
2.衣服、裤子夹带小条,或者在图案logo上做文章,比如裤子上写满文字,让人误以为是服装设计。
3.携带的饮料瓶上用透明胶带转印文字技术。
图片来自网络
4.手机、眼镜等图片多媒体显示技术,拍图片或者用其他声光显像设备进行材料收集。在十几年前,还有使用听歌用的Mp3设备进行作弊的情况,随着手机等技术的迅速发展,现在手表、眼镜、甚至笔袋等设备都可能具备相关功能。
这种技术还可以使用各种投影。显像功能,作弊成本比较高。
5.准备草稿纸,与考试所发草稿纸大小型号相同,属于障眼法。提前在草稿纸上写满考试相关内容,在适当时候拿出来进行狸猫换太子。
6.穿多口袋服装将传统小条藏匿其中,并分类放好。适当的时候拿出来或攥在手心,或铺在卷子下面或放在脚下、腿下、屁股下,时机成熟拿出来迅速完成抄袭。
6.传统小条
传统小条最初的技术手段是写小字,3-7cm宽,长度无限,或做成不超过10cm的条子。
后来随着打印机的普及,激光打印技术的升级,该技术发展为缩印技术,集体格式通常为A4纸,分栏设置为3-5栏,字体大小八号字,行间距为12磅。这种分栏技术我甚至认为就是为作弊小条而发明的。
如果没有电子版,还有的时候用到了OCR文字识别技术,将现有的打印版内容变成电子版,排版成自己喜欢的格式。
还有一种情况,是只有手写材料,那么就用到了缩印技术,通常都用的是A3-A4的缩印比例,即73%左右的大小。
有的时候学生交作业,需要交单篇纸张的情况,这时候有的大胆学生会将其他同学的作业拿去复印,在纸张选型的时候用作业纸,不仔细看还真能以假乱真
图片来自网络
传统小条有时候还用到了高科技
有些书写用笔具备写完之后颜色消失,用特殊光源照射或用特殊眼镜才能看清。这种行为不易被察觉。
这种作弊手法,基本上要看准备者的押题能力。可能浑身是条子,一条没押中。这种作弊手段单兵作战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以上各种方法,需要监考老师火眼金睛,时常翻动考生卷子看看是否有夹带。同时仔细查看考生携带个人物品是否可疑,包括喝的水、手表等是否具有成像功能。
二、声音识别为主的内容传递方式
能让人接受到内容的方法,除了用眼睛看,还能用耳朵听,声音信息在考试作弊中也有相应的应用。这种作弊方法团伙作案的可能性比较大。
1.最常见的就属于交头接耳。考生之间询问答案结果,对口型,唇语的应用也应该属于这个范畴。
2.手机通话,考生用手机或其他技术手段将考试内容传递给“场外观众”,场外观众拨通考生手机,或对讲机,考生用隐藏式耳机、蓝牙耳机或其他声音捕捉工具与场外人员保持通话。考试内容答案部分有场外人员进行宣读,考生进行抄写。
图片来自网络
3.摩斯密码
考场中考生提前在考场内安排助手,他们之间或者用眼神交流,或者用手指敲击桌面来进行通讯。比如在约定时间内,将选择题进行传递,单选题可以用敲击数来确定选项。每道题之间间隔时间大于10s,有时间隔可以超过几分钟。
除了选择题,还有其他交流方式,均用该方式进行。传递内容有时候经过考生之间特定的加密方式进行,该手段难度较高,类似“摩斯密码”
应对措施:
1.监考老师严肃考场纪律的同时,可以选择开启教室音响,当有信号传输会对音响进行信号干扰,音箱会有异响。
2.教室内防止信号屏蔽设备。
3.开启对讲机监听功能,当有答案进来,会第一时间发现。
4.考试题进行ABCD各种不同试卷类型进行分类,防止题目相同。或题目顺序相同提高作弊机会。
以上两种属于考试过程中的作弊手段,在考试结尾阶段,还有可能出现趁混乱在交卷的时候临时抄写选择题。填空题答案。这时监考老师未必能提高警觉,照顾不来所有人。
应对方法:
考试结束考生原地不动,先将试卷倒扣,并用白纸覆盖。监考老师现场按照顺序收取。
最后总结:
从古至今作弊手法千千万万,以上篇幅有限,也不能够总结全面这门专业的技术发展。但是,考试机构用诚信考试档案为代价的纪律要求,一旦作弊被抓,后果考生必然悔恨终生。
另外我想告诉考生的是,就算机关算尽,考试通过与否的权力还是掌握在阅卷老师手中,发现雷同卷还是一样的下场。
虽然你一场考试过了关,可是人生一辈子,你能一直用作弊的手段笑到最后么?
书到用时方恨少,老大无为徒伤悲。
一时的考试,并不是要淘汰某个人,而是选择知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人,将来为社会做贡献。
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没有水平,空有一身作弊的好本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