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每天都能刷到AI改变生活,
改变工作,改变一切的帖子,
利用AI无痛赚钱,无痛摸鱼,
仿佛可以拥有一切。
而中年的我们,
更多的不是对AI的憧憬,
而是对被AI代替的恐惧。
昨晚,
我突然想到要是以后孩子用AI抄作业,
考试啥都不会,怎么办?
想来好笑,
未来,AI的运用必然更加方便,
更加“有用”。
那我们,又当如何?
记得2000年的互联网吗?
记得小时候,互联网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但凡有点儿洋气的东西,取名字必带互联网三个字,好比现在的流量密码,好比爆款标题,谁都爱用。
但是他到底怎么运营,我们都还不清楚,只知道它是能连接到一个叫做“世界”的工具。那时候,互联网听起来是那么的高大上,充满了神秘和未知。
而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没那么稀奇了,那种神秘和高级感,早就消失了。
今天的AI就好比两千年的互联网,似乎还不知道它能做什么,但是已经开始运用了,而且注定,还会开发的更深,运用的更广。一样的,现在干嘛都加个AI,这不又高大上起来了。
还记得诺基亚的陨落
智能手机代替按键手机吗?
还记得那些年,
我们手里拿着的按键手机吗?
款式多样,颜色丰富,什么翻盖的,划屏的;
诺基亚的,索爱的,三星的,百家齐放。
智能触碰手机才出的时候,
很多人都很抵触胡,
它不能戴着手套的时候操作,
它的屏幕没有那么灵敏,
按键更方便,不喜欢一个屏幕黑黑的,
没有彩色按键。
而现在,
谁还会回去用那些按键手机,
智能手机都已经迭代了很多版本。
发展从不考虑我们的习惯,
因为我们的习惯也会被教育,
然后适应,改变。
三体人最怕的,是人类的大脑
在《三体》中,三体人之所以对地球人类心生畏惧,并非因为科技,而是因为我们那颗充满智慧和创新精神的大脑。三体人无法解读人类的大脑,所以,后来才有了面壁计划,才有了罗辑这个精彩的角色。
我想,面对以AI为首的时代新浪潮,也只有用脑子,去思考,去改变,去适应,才是最终,最基本的办法。
就好比我们不能放着方便的电脑不用,还让孩子浪费时间去查字典,孩子能在网上轻易找到试卷的答案,但怎么用它,还是只是抄它,就是我们要与孩子一起做的课题。
人都是懒的,不能自己每天渴望休息,却希望孩子能成为永动机。运用而非抵触,是必然中的必然。
我们拧巴的地方在哪儿?
对于年轻人,孩子,学生,大家应该更多的是在享受AI带来便利和相关技术带来的有趣的新知识,新玩法,对感兴趣的部分,也有研究,有实验,乐不思蜀。AI也好比一款新的游戏,值得研究探讨。
而年到中年的我们,被焦虑的帖子反复提醒,害怕被AI代替,害怕被淘汰,害怕一切不可控的事情发生。因为我们担心的多是打破平静的未知,更新认知,颠覆多年经验的新东西。所以,其实我对待AI也一样是拧巴的。
最后,
我想说,再拧巴又能怎么样呢,虽然我们都希望岁月静好,但奈何现实大河奔流。唯有投身大河,与时代一起奔流,我们才不会真的被淘汰,被抛弃,被替代。该怕怕以下,该学继续学,除了什么都不做的自己,还有什么能打败我们呢?
加油吧,中年人少女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