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是不是经常检查孩子考试后下发的试卷时,几乎都会发现有因为没有审清楚题目导致错误的呢?这时孩子也会大呼:唉,要是这题没看错,我就第一名或者我就100分啦?
然后妈妈这时会叮嘱孩子:“下次考试一定要认真读题,不要粗心啊,听到没有?”孩子老老实实回答道:“嗯,知道啦“”!
然而等下一次考试下发的试卷,又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看这张试卷第3题是很简单的题型,要求看左边图中,转动指针一次,指针停在( )区域可能性最小,( )区域可能性最大。而孩子作答却将最小区域写成最大区域的答案。
可以看出就是因为没有认真审题,特别是题目的主干要求是在要写的答案的后面,这种题型大部分孩子犯错误的可能性极大。
要解决类似问题,光靠家长口头叮嘱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必须要落实到笔头。
怎么落实?圈关键词啊!如下图:如这题就需要孩子做题前将:可能性最小和可能性最大分别给圈出来后再答题。
一定要让孩子在读题时先将关键词圈出来后再去认真答题。这样就能解决问题了。
良好的习惯是需要家长从一年级开始就严格要求执行起来。最开始的时候可以教会孩子如何找到关键词,慢慢地孩子学会自己找关键词。
即使当天作业全部正确,但是发现没有圈关键词的,也需要他补上。
圈关键词的习惯适合每科目,只要在低年段认真执行,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可以和粗心说拜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