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给孩子找家中试卷答案(怎么在手机上给孩子找试卷)

想给孩子找家中试卷答案(怎么在手机上给孩子找试卷)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13:30:52

由小学生题目答案而引发一些思考

家里小朋友有时候会拿几题不会的问题来找我,问我这些题目的答案,我会在思考一番后,给她讲解。

有些问题简单看过之后,我就知道如何去做了,能很快给出来答案来,而有些问题特别是数学问题,连问题都没有,很是模棱两可,让人这么理解觉得有道理,那么理解觉得也有道理,好像就没有统一的答案,可是最后的答案却只有一个,实在让人摸不清楚头脑。

我就在想:既然问题已经给出了,那答案是否有唯一性呢?

一般而言,问题的提出,就一定有解题的答案。可是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有些问题是无法给出明确答案的,比如人类何时灭亡?地球何时毁灭?这样的问题太大,让人根本不知道如何回答。

还有些小问题,也让人不知道如何回答,比如为什么他比我长得高?为什么他每次考试的分数都比我高一点? 这样的问题也同样不知道如何回答,因为答案有很多,比如身高的问题,饮食,基因,运动量等等,考试考的分数不同也有很多答案,比如天资聪慧,学习更用功,知识点掌握的更好,临场的心理素质更好等等。

因此可以说,有些问题的答案是不能很清晰很直观的表述出来的,还有些问题它的答案并不具有唯一性,可能是一个答案,也可能有很多种答案,也可能是很多种答案的集合,总之这样的问题答案不具有唯一性,多种解释都有道理。

学生课外习题上的答案,按正常逻辑来说,这种题目的答案应该是唯一的,特别是数学,语文的填空题或许答案是有多种的,毕竟意思接近的词语都可以写,都是正确的,而数学,在我看来,一道题目的答案就应该是唯一的,是不应该有歧义的,否则便是出题者的不慎重,这道题目是存在漏洞的,是不应该作为学生试题的题目的。

我有时候就很搞不懂这种模棱两可的问题,它怎么能出现数学课外题上的。在我的观念当中,数学是最严谨的,最讲究逻辑和证据的学科,可是现在的一些数学题让我感到很疑惑,这样明显能有好多种答案的题目怎么能叫数学题呢?更何况答案只给出唯一一个,那我自己给出的其他的解答思路就一定是错的?我并不这么觉得,因为我觉得这个出题者给出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

学生课外习题册上的那些模棱两可的题目毕竟还是极少数的,绝大多数题目的答案都是一目了然的。有些题目虽然还是带有发散性,可是这种发散性的题目倒是更能考验学生的知识储备,这才应该是出题者所追求的出题的本意,而不是将明明有很多的不同的答案给固定下来,变成唯一的答案,那只会让孩子的思想变得僵化,连学习本身的意义也失去了。

在我们大人的视角来看,现在的很多问题,很多事情确实是没有标准的统一答案,这么理解是一种答案,那么理解是一种答案,你的理解是一种答案,别人的理解又是另外一种答案。可是提出问题的人他所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的答案,他所想要只是一种他最需要最想知道的答案,而回答问题的人首先应该是懂得提出问题的人他在想什么,这样才有可能回答出正确的问题来。

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在,但凡考试出题,总是少不了人,既包括出题的人,也包括还有解题的人,所有试卷的题目都有一个出题的中心,也就是出题的出发点,想要考的是哪方面的内容,想要学生掌握的哪方面的知识,学生以此为中心,才能有效的明白出题者的意图,才不会偏离题意,才能从脑海中众多的知识点中找到对应的解题思路。万变不离其宗,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大人的世界讲究的是“做人”,讲究的是察言观色,可是这一套就不该带给小孩子,更不该出现在孩子们的学习和试题当中。

小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应该多样化的去学习,但是不应该设置这么多模棱两可的题目,更不应该给出模棱两可的答案来,发散性思维并不等于钻牛角尖,不然这种问题只会让小孩子在钻牛角尖的歧路上越走越远,反而把正统的学习思维忘个一干二净。

学生在学习和考试时是应该抓住教学的主题的,而老师出题和考试的出发点也应该有针对性,而不是考什么莫名其妙的东西,否则这样的课后练习题和试卷并不能体现出出题者的教学水平来,只会让出题者被人贻笑大方。

真正的有实际意义的发散性题目,应该是在原有的题型的基础之上变换而来的,转变解题思路,进而将问题复杂化,最关键一点就是将考点放在题型中,从而让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而不是把一次元变成“异次元”,让人完全摸不到头脑,那就不是头脑发散,而是头脑发昏了。

这样的题目难道是为了给学生搞科幻研究用的?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