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让家长在试卷上写想法怎么写作文(老师让家长在卷子上写感受简短)

老师让家长在试卷上写想法怎么写作文(老师让家长在卷子上写感受简短)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13:04:20

作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

王营

第十八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评委会主任、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吴思敬结合评委阅卷评奖情况说,宏大主题对中学生写作来说具有较大难度,但是许多选手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驾驭题材,不但写得文采斐然、构思精巧,而且不少作品都表现出良好的思辨能力,体现出作者敏锐细腻的诗情文思和深刻博大的家国情怀。

吴思敬指出,同时也发现部分作文存在套路化、模式化、假大空现象。他提醒,真实是文章的品格,写作要“求真”,书真情,说真话,内容具有真实客观性,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写作是情感的激荡、真情的流露,是用书面语言文字建构自己的精神家园。古人说得好:“我口写我心”,当经历过的人和事触发你的情感,促使你不得不一吐为快时,你就能文思如泉涌,下笔成文,得成佳作,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许多古代文学家写作时并不太讲究章法结构或刻意追求文章的写作技巧,苏轼在《答谢民师书》一文曾说他作文“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在《怎样写作》一书中也曾说:“我们从正面与反面看,便可知作文上的求诚实含着以下的意思:从原料讲,要是真实的、深厚的,不说那些不可征验、浮游无着的话;从写作讲,要是诚恳的、严肃的,不取那些油滑、轻薄、卑鄙的态度。我们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如何在作文中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叶老告诫我们:“生活充实,才会表白出、发抒出真实的深厚的情思来。”

但是,许多语文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却走向了偏重“技巧”的一端,并不注重引导学生写真话、抒真情,更不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发掘生活中的真善美。尤其到了初中、高中阶段,教师为了应考的需要,往往向学生传授一些怎样开头、怎样结尾、怎样前后照应、怎样论证等等写作技巧之类的知识,往往在“怎样写”上下大力气,由此导致学生视野狭窄,无话可写,作文只能走向套路化、模式化的路子。

同时,一些教师对于学生“写什么”也大加限制,要么直击时事,要么深刻挖掘材料的微言大义,要么歌颂好人好事,有的教师甚至要求学生背诵各种类型的范文,以便在考场上穿靴戴帽、借题发挥,总之就是不让学生写心中想说的话,因为说了真话,中考或高考的时得不了高分。据说在某一年的高考中,一篇文字优美的作文在阅卷初始被阅卷老师打了零分,原因是考生在作文中对老师破口大骂。但是,评卷细则规定凡是零分试卷都要复评,最后经过反复评定,才勉强给了及格分——36分。

“骂老师”当然不对,但也不足以成为判零分的必然理由。因为一个人的思想素质有高下之分,反映在学生作文中也有格调是否高雅、内容是否健康之别,健康的思想情趣的培养需要作者不断提高自身认识水平,丰富人生阅历,大凡历史上传之久远的作品都是思想和艺术皆佳的精品,都能给后人在做人、做事上以启迪。

中小学生由于接触社会的机会相对较少,人生阅历浅,还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明确的人生追求,思想中莨莠并存也是在所难免的事实,还需要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历练,去伪存真。因此,对于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不健康因素教师不必大惊小怪,唯一的选择是教师正确引导,激发学生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水平,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而不是刻舟求剑,用成人的想法去限制他们,更不能因此剥夺他们说真话、抒真情的权力,扼杀他们在作文中表现出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周国平先生在《活出真性情》一文中讲到:“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唯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和保持。”真实虽难也易,作为老师和家长,要引导学生体验真实的生活,让学敢于在作文中讲真话、写真情,写出“走心”的文章。哪怕这样的真话是幼稚的,甚至是可笑的,只要“思无邪”,也应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