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听朗读音频
文/洞见
生活繁忙琐碎,人很容易焦虑内耗,神经紧绷。但实际上,很多烦恼都是自己给的。
人生似乎越来越“卷”了,我们该怎样写好自己的答卷?
稳住内心,在锚定目标坚持不懈的同时,让自己松弛下来,才能从容应对工作与生活的挑战,稳步前行,逐步实现目标。
内心要有稳定感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一个拥有内心稳定的人,无论处于何种境遇,都能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他们不会因为一时的得失而动摇,不会因为外界的喧嚣而迷失。
作家王小波常因大胆的文风,屡遭退稿、改稿。
有次,一位很欣赏他的编辑向他约稿,对方刚看完初稿,就兴奋地表示这部作品只要删改,就可以出版。
他把小说从18万字删减至3万字后,却还是因内容被拒。
此时的王小波已经44岁了,写作8年,并未取得成就。大部分人遇到这种事,通常会选择放弃写作,另辟赛道。
但王小波却摆摆手,选择一笑而过,继续埋头创作文风独特的小说。他坚信,会有人能读懂他的文字。
正是强大的内心、坚持的勇气,让王小波在漫漫寒夜里,等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
遇到困境,唯有内心稳定,八风不动,不急不躁,才能赢得命运的转机。
正如冯唐在《在宇宙间不易被风吹散》中说:“每个牛人都要有个稳定的核,这样在宇宙间才不易被风吹散。”
拥有稳定内心的人,无论遇到何种境况,都沉得住气,稳得下心,才能一步步走出自己人生的坦途。
精神要有松弛感
画家何多苓曾在节目中,讲述了一个观点:任何事情,都要松一点比较好。
过于紧绷的生活,容易让人愈发疲惫。
林语堂曾说过:“最合于享受人生的理想人物,就是一个热诚的、悠闲的、无恐惧的人。”
我们常常在紧张与忙碌中保持神经紧绷的状态,忘记给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
其实,生活不必总是那么匆忙与紧张。偶尔放慢脚步,去欣赏一朵花的绽放,去聆听鸟儿的歌声,去感受微风的轻抚。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讲过一个来访者的故事。这位来访者事业有成,却焦虑到整宿睡不着觉,头发大把大把地往下掉。
他寒窗苦读多年,在他乡异地扎根。直到前段时间,在一次商务会谈上,他策划已久的生意,被一个强劲的对手“截胡”。
从那以后,他每做一个决定都会瞻前顾后。
武志红听完后,对他说:“这些遭遇,都源于你紧绷的心。其实,人生不必活得这么辛苦,即使失败了、犯错了也不要紧。遇到挫折是常态,对自己好一点吧。”
男人红着眼圈默默点头,开始调整自己的生活节奏。他不再对自己苛求,累了就适当休息,遇到失利也坦然接受,周末的时候,还会开车带家人一起去郊区逛逛。
过了一段时间,整个人都轻松了许多,工作效率也提高了不少。
真正拖垮一个人的,从来不是忙碌的工作,而是精神上的紧绷。适当给自己松绑,活得随性一些,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轻松主义》里说:“人生是一场长跑,只有放轻松。做到轻而不浮、松而不懈,才能跑完全程。”
中年以后,工作到了瓶颈期,肩上的担子也重了,人很难不焦虑。就像一根时刻绷紧的弦,稍不留神,就会出现弦崩弓毁的局面。
这时候,不如试着往后退一步,给自己一点喘息的空间。
接纳自己,允许一切慢慢来。降低预期,允许不完美的发生。
管理好自己的目标,摆脱焦虑,生活反而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不纠结,少忧虑,生活也会善待我们。
毕淑敏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写道:要像烟灰一样松散。只有放松,全部潜在能量才会释放出来,协同你达到完美。
人活到一定岁数,要懂得换种轻松的活法。把自己调成松弛模式,有条不紊地面对一切,必能春风化雨,柳暗花明。
主播:吴强
演员,毕业于中国传媒大学
文章来源:民生周刊(ID:msweekly)整理自洞见(ID:DJ00123987)
画家:任颐
出品:民生周刊(ID:msweekly)新媒体部
“民生周刊”
人民日报社主管主办 ,中国唯一专注民生的新闻周刊。
分享游记与攻略,展示美景与美食,在这里,体验不一样的风景与风情。
“人民名品”
了解不一样的“人民”国货,打造非凡的民生“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