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考试成绩出来后,亲子关系很容易因为错误的沟通方式陷入尴尬的境地,例如以下这种沟通情况—
“期末成绩下来了吧?”
“嗯……”
“这次考了第几名?”
“没问……”
“你这样怎么考市重点/好大学?”
“……烦死了”
很多高中生家长不明白,明明是好好的关心,怎么会演变成 “尬聊”甚至吵架呢?和孩子沟通真的太难了!到底怎么开口,才能好好聊成绩呢?这里学长给家长们3点建议,家长可以趁此练习一下,与孩子聊聊期末考试!
1.拒绝开门见山
考试结束后,家长总是第一时间想知道孩子的成绩,但是如果表达不当,孩子就会误以为你关心成绩多于关心孩子本身,心理比较脆弱的孩子还会觉得自己只是一台学习机器,失去学习主动性。
青春期的孩子非常敏感,直白的言语很容易造成伤害。询问孩子成绩时,家长们一定要避免开门见山式询问法。家长可以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犒劳一下孩子这一个学期的努力,为这次谈话营造一种温馨的家庭氛围,然后把主动权交给孩子,让他分享一下这个学期的生活趣事,倾诉一下或大或小的烦恼,最后才是学习进步和不足。
2.关注过程多于结果
聊到成绩的时候,可以问成绩和排名,但是不能只问成绩和排名。作为阶段性学习成果的直观体现,考试成绩固然重要,但是孩子为此付出的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收获的成长同样很重要。
每个孩子都是特别的,天赋点都不同,有的擅长抽象思维,有的逻辑分析能力强,有的喜欢体育,有的热爱美术……找到孩子的兴趣点,鼓励他在兴趣的引导下快乐健康地成长才是最重要的事,在这个前提下,帮助孩子追求更加优秀的成绩,才是正确的对待分数的态度。
3.高分不捧,低分不骂
如果孩子考了高分,固然值得嘉奖,但是过分的物质奖励并不可取,这会让孩子沾沾自喜,久而久之,不仅物质上,孩子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同时他会把物质奖励当做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这不是一种健康的心态。想要奖励孩子,可以带他出去旅行增长见识,也可以为他的报一门他期待已久的兴趣课程……同时,也要让他明白“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道理,哪怕一直排名前列,一旦停下学习的脚步,就会一落千丈。
如果孩子考了低分,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绪,孩子这时候最需要的不是打骂,而是父母的安慰。首先让孩子明白,低分不等于失败,一次考试也决定不了什么。做好心理建设之后,就一起拿出卷子,好好帮助孩子分析失分点,找出漏洞, 制定一份详细的寒假学习计划,争取利用这一个月,完成弯道超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