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6月10日讯(通讯员 黄海潮 记者 范木晓子)6月9日,盐城师范学院和盐都区图书馆联合举办了古籍修复技艺展示活动。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副馆长周昌平,盐城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副主编顾国华,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洪丽,盐城师范学院徐栋博士,国家三级文献修复师戚九龙以及盐城师范学院的大学生和热心书友60多人出席了本次活动。
上午九点,国家三级文献修复师戚九龙先生在盐都区图书馆一楼大厅为众多慕名而来的书友展示了他收藏的60本古籍,展示并演示了古籍修复工具,现场展示了古籍修复技艺,在修复过程中讲解了修复工作流程,现场指导参与活动的读者修复破损古籍书叶、装订古籍线装书,介绍古籍保护、修复基本知识,展示了部分修复古籍前后对比照片,在互动环节中展示了线装书的制作过程并将当场制作的线装书赠送了部分书友。
在下午的讲座中,戚九龙先生为众多书友详细介绍了古籍的装帧形式、古籍的修复原则、古代的刻书系统等古籍相关知识。将书籍刻印现今保留下来的古籍有卷轴装、梵夹装、龙鳞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毛装以及金镶玉等。
“所谓卷轴装,就是用一根木棒、竹竿或其他圆形器物作为轴心,围绕这根轴心,从左到右把书卷束起来,亦称'卷子书'。”戚九龙先生称,通行于东汉到唐代,它是纸本书最早的形式,直接承接了帛书的形制。
而龙鳞装的装订方法是用一张长方形的纸做底子,然后把书页从左向右裱贴在底子上,除第一页外,每张书页只粘贴右端的空白处,逐张让右缩进。这种古籍展开时像龙鳞一般,所以称为“龙鳞装”。
在互动交流环节中,书友们围绕“古籍修复”踊跃发言,众多民间收藏家向戚先生提出了在古籍收藏、修复过程中所遇到的困惑,戚先生一一解答。
书友们参观了由盐城民间收藏家郭建戎、杨建、杨树胜、姚英海、彭文高等提供的民间藏品展览。书友杨建展示的盐城地方名人小人书勾起了众多老年书友的回忆,而对于小朋友来说,这些小人书却是“新奇玩意儿”。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修复领域的专家提出了“抢救为主,治病为辅”、“最少干预”、“过程可逆”等修复原则,这是古籍修复的精髓所在,是修复工作的基石。这四条修复原则的提出,标志着古籍修复工作走上了正规化发展轨道。
盐都区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王登佐说,在第二个中国文化和自然日当天,通过本次现场展览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活动形式,古籍保护理念、古籍修复技艺传承意识在大学生和书友中得到了增强,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传承添砖加瓦。本次活动从上午9点持续到晚上6点。 编辑:王育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