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中涛
《大观帖》卷七王羲之草书
01书法学习中的通临,就是指对内容比较长的法帖,从头到尾地临写一遍。通临有一个基本前提是:所临写的法帖内容会比较长,比如至少数百字甚至上千字。如果字数很少,只有短短的几个字或十几个字,任何人都能轻松临写一遍。在这种情况下,也就谈不上通临不通临了。
很多成年人学习书法,只重视所谓的“精临”,也就是每次只临写几个字。这种做法,更多是自我安慰式的临帖:反正我今天的临帖任务也完成了,也算对得起自己了。
杨中涛折扇临写《大观帖》卷七,下同
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没有多大作用:基础的临帖量达不到,你对于毛笔的控制能力,以及对古代法帖的整体感受,都达不到一个临界点。达不到这个临界点,你也就不可能量变促成质变。
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也很容易理解。但很多书法学习者出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对于法帖的通临重视程度很不够。在我们的书法学习过程中,应该通临和精临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书法水平得到明显的长进。
02通临与精临,绝对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事实上,我们临帖到了一定阶段后,通临和精临,完全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比如在通临过程中,对于其中非常精彩的内容,我们可以放慢速度,仔细分析这部分字形的结构、用笔和章法安排等元素。
而精临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将内容较长的法帖分为多个小片段,每个片段都非常用心。每天精临一点,向前推进一点。将这种精临内容积累起来,也就完成了对一个法帖的通临。
我们不妨来举个例子。《大观帖》卷七是王羲之草书专卷。我们目前能够买到的字帖,多达30页。其中每个单帖的文字内容,有长有短。那么我们能不能完成对于《大观帖》卷七的通临呢?
答案是只要你有决心,无论你当前的临帖实践处于何种阶段,都是能够完成的。我们不能因为《大观帖》卷七内容很长,每次都只是临写第一页或前面几页,中间和后面部分的法帖内容,根本都没去临写。
03《大观帖》卷七共30页,我们不妨每次就临写1到2页,每天都推进一点。如果每天推进2页,那个半个月的时间,我们就能完成对于《大观帖》卷七的通临。当然了,这个具体的进度,你得根据自己具体情况来。
上面我们是从通临的角度,来建议如何完成《大观帖》卷七的通临。如果是精临呢,我们同样也能够完成:对于《大观帖》卷七每个单帖的内容,我们每次就精临其中一两个,然后一点点向前推进。如此同样用不了多长时间,照样也能够完成《大观帖》卷七的完成。
由此可见,无论你是站在通临还是精临的角度,都能够完成《大观帖》卷七的通临。我们得有这个通临的意识,具体方法怎么做,其实并不重要。
完成对《大观帖》卷七的通临后,至少你与别人谈起《大观帖》卷七这个法帖时,你还是很有底气的。如果只是临写过《大观帖》卷七的前几页,后面的内容一概不知,那么别人谈起《大观帖》卷七时,你说话时也不会那么自信。
04前两天我使用了折扇来临写《大观帖》卷七。一共使用了12把折扇,同样也完成了对《大观帖》卷七的通临。
我临写的方式是:在一把折扇中,尽量临完其中的一个或数个单帖内容,以保证其内容的相对完整性。临写的章法安排是一行数字多,一行字数少:没有小扇骨的那个竖行,字数就多一点。有小扇骨的那一行,字数就少一点。每写完一把折扇,都有题款内容,以此保证折扇的内容相对完整性。
我大概每临写一、两把折扇,就休息一下。有时折扇写到一半时,也放在那儿,并将折扇夹在所临字帖内容的页面中。等后续有空了,再从刚才停止的地方开始。
05总的时间段来看,我用了大约一个晚上的时间,完成了前6把折扇的临写。后续的6把折扇,是第二天晚上完成的。在这两个晚上临写过程中,中间也休息了很多次,并不是一下子就全部完成的。
以上所举例子,并不是建议你在临写《大观帖》卷七时,也一定要两个晚上的时间,以及12把折扇来完成通临。我们的意思是:只要有决心,我们总会有办法来完成通临的。
上面所说的通临方式和总原则,也并不仅仅适用于《大观帖》卷七,而是适用于所有内容较长的法帖,无论它是何种字体和何种风格。与诸书友共勉。
2021.1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