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皮纸大卷子(打印卷子专用纸卷纸)

牛皮纸大卷子(打印卷子专用纸卷纸)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04:00:51

你有多久没看书了?有人会说念书是学生时代的事情,那时有数不清、读不完的书,以至于每个离开学校的人再也不想念书了。可是,对有些孩子来说,书籍在他们的世界里基本是空白。

当大山里的孩子们遇到图书,又会发生什么呢?

1.破牛皮纸包着的那本书

这是妥那益小学一位老师的经历,也许我们从未了解过,孩子们对书籍的珍视和渴望。

那天阳光很好,因为要给学生考试,我早早的进了教室,将卷子整理发完,之后利索的把装卷子的牛皮纸往垃圾筐一丢,一切都那么顺利!看着一个个守规矩的小孩儿们,心情美美的~

突然,我看见一个学生从垃圾筐里拣那份牛皮纸,我一下子就想发火了:这孩子又脏又不听话,总是给我捣乱!我忍不住大喊:你又干嘛!

他瑟缩着回头,小心翼翼的看着我,小手紧紧纂着一本(昨天给全班带的)作文书和那份牛皮纸。看着孩子紧张的表情,我一下子明白了,我犯错了。

我才想起来这孩子家里条件不好,别的同学有钱买牛皮纸来包书皮,可他没有,昨天发给大家的书应该是他拥有的第一本作文书,也是这三年来他第一次和别人一样拥有的课外阅读书,他想给这本新书包个封皮。

我的心猛的揪了下,泪水在眼里打转,我赶忙调整好自己,面带笑容,喊他:孩子,过来,老师和你一起完成。

我并没有让其他学生发现这边的异样,怕对孩子造成伤害,我装着和平时一样,跟他一起用那份破了的牛皮纸包起了这本才值几块钱的作文书。阳光撒在我们的身上,孩子拿着包好的作文书,脸上绽开暖暖的笑,我却有点想哭了。

02.他们是人均阅读量,严重“拖后腿”的学生

在2019年的两会上,公布了一组令人震惊心痛的数据:高达74%的受访乡村儿童一年阅读的课外读物不足10本;更有超过36%的儿童一年只读了不到3本书;超过71%的乡村家庭藏书不足10本,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的乡村儿童占比接近20%

这些给人均阅读量严重“拖后腿”的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也不是被电脑手机占据了生活,而是根本无书可读......

2017年,中国扶贫基金会儿童发展计划阅读空间项目对贵州威宁县11所项目学校阅读情况进行了问卷调研,得到了这些数据:

91.7%的孩子都喜欢看课外书

四分之一的父母从未给孩子买过书

事实上,大部分父母很少给孩子买课外书,从来没有买过的比例达到25.4%。每周都买的父母仅仅只有5%。大部分父母每个学期或一年买一两次左右。

孩子们虽然喜欢阅读,对于贫困家庭的孩子来说,阅读很容易就成了空白,而学校的资源有限,导致学生阅读的品类单一,数量少,只能长时间一本书反复阅读,反复看。

校长、老师对阅读课外书的作用体会

调查问卷中,11所项目学校校长对阅读作用的理解,主要认为大量的阅读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对于身处大山里的孩子们来说,图书不只是讲述奇闻趣事,更是常伴孩子的老师,是指引他们人生方向的航标,是他们接触世界的一个窗口,是扩宽视野的最好工具。

3.为每所学校创建一片阅读的海洋

2016年,加油计划正式启动“阅读空间”项目,要为每所项目学校配备阅读室和课外书,解决贫困山区学校“书荒”的问题,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高品质阅读。三年来,我们不断摸索,尝试了图书屋和图书角两种模式。

图书屋

图书屋是在学校里单独开辟一间阅读室,放置1-6年级全部的课外书,周期为一年。

图书角

图书角则是在每个班里放一个标准化设计的书架,放置这个年级最适合阅读的课外书,周期为三年。

图书角不如图书屋那样宽敞漂亮,能容纳的书也不多,但从借阅的便利性、图书的利用率、可复制推广上要更胜一筹。阅读不再设限,孩子们和好书实现零距离接触,随借随还,这对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是最基础的保障。

▲孩子们午休前在图书角选书

孩子们读的书都是由一线教师、童书作家、儿童阅读研究人员、中文系教授等专家组成的书目审定委员会筛选,根据不同年级的需求合理搭配科学、文学、地理、历史等各种书刊,为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提供独特的“知识营养套餐”。

有些学校还会实行“流转”制度,让各班级的图书角流动起来,这样,孩子们也能读读其它班级的书,大大增加了阅读量,交流能力也得到更多锻炼。

▲贵州威宁营山小学上晨读课

阅读角的书每年会更新一次。有些书被翻的又旧又破,我们就知道这类书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下一年可以增加这类书目和数量,他们也就更愿意走到图书角去。

为了让孩子们回到家里也有书读,我们又在第二年、第四年、第六年为所有项目学校学生发放一个图书包

每个图书包里有十本书和一本读书笔记。这是很多孩子人生中,除课本外,第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书。这份“独属”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甚至是梦想照进现实的瞬间。

4.阅读给他们一个更大世界

贵州威宁营山小学是第一批上图书角的学校,2017年前,这个学校还很普通,但现在,它是以“阅读”著称的模范学校。无论什么时候去,随处可见看书的学生,他们人手捧着一本书,围坐在树荫下、墙角边,读得津津有味。

孩子们有书读了,爱读书了,不仅从书里认识到更大的世界,内心也更富饶了。他们学着从不同角度体会生活,思考未来,审视自己与万事万物的关系

乐利小学有个孩子读完曹文轩的《草房子》,写下这样的感受:

在陆鹤身上我懂得了,尊严的伤害并不是不成功的理由,只有尊重自己,才是好的解药;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我们要善于发现别人的美,欣赏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

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充满了酸甜苦辣。苦难和幸福犹如白昼和黑夜一样,永远与我们相伴,当苦难来临的时候,我们不要逃避,要满怀希望,微笑着去面对。

另一个孩子读完《时间商店》这个充满想象和寓意的故事后,说:“从现在开始,要生活在当下,活出自由的姿态。

泰戈尔说:“要是童年的日子能重新回来,那我一定不再浪费光阴,我要把每分每秒都用来读书。”

一本好书对一个山村孩子的影响也许不会立竿见影,但总会在未来的某个瞬间迸发出意想不到的力量。

未来,不管这些孩子在哪儿,过着怎样的生活,只要不忘记阅读、不抗拒学习,就能从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快乐和成长。而这正是我们搭建“阅读空间”,对他们最朴素的愿望。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权利,但不是每个人都有阅读的机会。

你最近在看什么书?来评论区推荐给书荒的朋友们吧~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