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小学生做江苏的卷子(北京海淀小学试卷在哪里可以查到)

北京海淀小学生做江苏的卷子(北京海淀小学试卷在哪里可以查到)

首页技巧更新时间:2024-11-15 03:38:17

2024北京海淀高三一模

语 文

2024.04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二八定律又名“80/20法则”,是一种基于“重要的少数与琐碎的多数”原则的量化标准。该原理由19世纪意大利经济学家维弗雷多•帕累托提出,他发现20%的产品或活动通常带来了80%的收益。在管理学中,二八定律通常用于识别和优化关键的20%因素,以获得80%的成果,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尽可能大的应用效益,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总体呈现出这样的统计规律,但占比不一定恰好是20%和80%。

长尾效应最早由美国的克里斯•安德森在2004年提出,常用于解释在线商业和经济模型,指销量较小或不被重视的产品或服务,由于种类繁多,总销量庞大,累计总收入超过了主流热门产品的收入。从曲线的形状来看,除了较短的头部,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如图1所示)随着互联网和产品信息化的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的压力逐渐降低甚至抵消,消费者具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自主性,长尾理论的应用蓬勃发展。

在经济学领域,二八定律早已成为重要的商业法则。企业通过重点关注核心客户、大客户和热门产品、畅销产品等,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二八定律阐释的是稀缺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资源稀缺”,即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较为缺乏,企业没有足够的货架空间为每一个消费者提供所需的每一类产品,也无力承担滞销产品所占有的生产成本。在此情况下,企业要实现盈利,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采用标准化服务战略,通过单一品种的大规模生产,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促使产品快速流通,避免长期占用货架和生产成本。

长尾理论阐释的是丰饶经济学,其基本假设是“丰饶世界”。这里所说的“稀缺”和“丰饶”,主要是指消费者的选择权。长尾理论关注的是如何从单纯依靠规模经济逐步转向范围经济,以更好地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个性化的需求,推动需求分布曲线逐渐从头部向尾部移动。长尾理论具有小众化、去中心化等特点,消费者的选择权最大程度地得到了保障,传统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的按需定制、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等问题将迎刃而解。

(取材于杨晓宏、周效章的相关文章)

材料二

在推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过程中,可借鉴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来提升服务效益。

据对山东某公共图书馆一年内图书借阅记录的统计,发现16.1%大类的图书的借阅量占总借阅量的81.1%,借阅册数分布、图书大类分布等大部分数据基本吻合二八定律的特征。目前情况下,纸质图书仍是图书馆主要馆藏,二八定律是图书馆纸质传统资源采购的主要指导方针。对于图书馆无法采购的需求量少的文献,可以采用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方式帮助读者寻找资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下多层次、复杂的信息需求,以降低成本、共享资源为宗旨的图书馆联盟的出现,突破了成员图书馆之间存在的数据异构异源和平台建设差异,实现了优势互补。

我国公共图书馆基本设置在县级以上行政区,根据人口密度,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特征,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基层人民群众的阅读需求。在此背景下,各种社会力量纷纷在边远地区、贫困乡村、人口密集的城市社区建立各种形式的图书馆、社区书屋等,在此统称为民间图书馆。从“长尾理论”来看,公共图书馆是头部,民间图书馆是那根长长的尾巴,依靠众多细小的力量满足广泛的阅读需求。

民间图书馆延长了公共文化服务半径,打通了阅读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城市,形式各异的民间图书馆活跃在社区文化中,为社区群众服务。如徐大伟在北京市东城区国子监街官书院胡同30号发起创建“民间流动图书馆”,读者只需登记姓名、联系方式即可带走选中的图书,但需在读完之后将书转赠他人。湖南杨光勋举全家之力在其老家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下团村创办乡村图书馆“自强图书宬”,藏书近5万册。开办15年来,天天开馆。河北省内丘县内丘镇北永安村房红霞创办的“农家女书社”与上级资助的农家书屋合并后,举办春节联欢会、母亲节婆媳春游等活动,鼓励读书学习,营造尊老爱幼的良好风气,并向民间图书馆协会筹备组申请到了“乡村家庭阅读点”项目,逐步建立了18个家庭阅读点。这些阅读点成为乡村图书馆的“末梢神经”,在当地点燃了荧荧文化火种。

民间图书馆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和适应读者需求的个性化服务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务的范围,填补了服务内容的不足,为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空间,长尾效应正在扩大延伸。

(取材于傅宝珍、张磊、李镜媛等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二八定律中的20%和80%未必是确数,前者指向产品比重,后者指向收益比重。

B.长尾理论的广泛应用,与互联网发展、数字产品存储成本降低等因素密切相关。

C.二八定律的基本假设是,受有形货架、存货成本等的限制,企业追求范围经济。

D.长尾理论带来了新认识,在二八定律看来不值得投入关注的变得值得投入关注。

2.根据材料一,下列不能体现“二八定律”的一项是(3分)

A.许多企业在诸多产品中着力打造能代表品牌形象的“拳头产品”。

B.人们在工作中用大部分精力解决关键问题,而不是处理琐碎事务。

C.掌握了3500个常用汉字,基本可以无障碍地进行汉语读写交流。

D.小说作者常以“二分写实,八分加工”创造神奇瑰丽的艺术世界。

3.下列对材料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人口密度,我国公共图书馆的分布呈现出由西部到东部越来越多的特点。

B.民间图书馆打通了阅读服务“最后一公里”,扩大了公共图书馆的服务范围。

C.“自强图书宬”“农家女书社”促进了社会文明,体现了公共服务的长尾效应。

D.如同“末梢神经”一样的家庭阅读点,在社会的细微之处发挥着文化影响力。

4.根据材料二,依次填入“图2”空缺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头部 民间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B.短头 家庭阅读点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C.头部 乡村图书馆 民间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D.短头 民间流动图书馆 乡村图书馆 家庭阅读点

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简要回答“二八定律”和“长尾理论”对我国图书馆体系建设有哪些启示。(6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8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10题。(共18分)

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夺伯氏骈邑三百,饭蔬食,没齿无怨言。”又读《蜀志》,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及孔明既死,而此二人皆哭泣有至死者。臣每读其书至此,未尝不嗟叹古人之不可及,而窃悯今世之不能也。

夫为天下国家,惟刚者能守其法,而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天下者,天子之天下也。赏罚之柄、予夺之事,其出于天子,本无敢言者。惟其不公,故有一人焉,受戮而去,虽其当罪,而亦勃然有不服之心。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而亦畏其不服,而不敢显然明斥其罪。故夫天下之不公,足以败天下之至刚,而天下之不刚,亦足以破天下之至公。二者相与并行,然后可以深服天下之众。

方今海内治安,外无诸侯之虞,而内无执政之患。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此其故何也?夫朝廷之臣,无罪而留,有罪而黜,此为臣之常也。故其有罪,以为当黜,则官必削;以为不当黜,则无故而置之外地,犹为不可也。今有罪而推之于外,反从而增其爵秩,是将以为赏耶?为刑耶?是不可得而知也。盖曰:“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彼其失为近臣而去也,虽赐之千金,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且天下之罪人,而皆欲满其所怀,则为天子安可以有所刑戮哉?然而事之所不平者,又非特如此也。黜之者一人,则必有排而辨之者一人,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而使与之皆黜。夫此二人,其罪果谁在乎?以其言而黜人,亦以其言而黜之,是为黜者报仇耳。是以天下虽无强臣之灾,而臣下窃揣天子之心,皆有所持而邀之,此其弊始于执之不刚,而成于守之不公。

《诗》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唯仲山甫,柔亦不茹,刚亦不吐。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夫人惟能不侮鳏寡也,而后能不畏强御。臣故曰: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此其势然也。且夫古之为君者有所大乐而今世不知也人君之乐非乐夫有天下而乐得与天下去恶而奖善以快吾志。今使天下有不义之臣,诛之不获,又从而尊之。尊之不足以为悦,而又从而黜其所怨,以慰其盛怒。此二事者,夫岂为君之乐哉?

(取材于苏辙《进策•臣事二》)

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外无诸侯之虞 虞:忧虑

B.姑以镇抚其耿耿之意 耿耿:忠诚

C.而犹有所慊然于其心 慊然:不满

D.柔则茹之 茹:吞下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臣闻仲尼之称管仲曰 B.而上之人虽其甚公于此

然臣窃观之于政令刑赏之际 虽赐之千金

C.此其故何也 D.以其言而黜人

故其有罪 以慰其盛怒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言诸葛孔明迁李平、殛廖立

书上记载诸葛孔明贬黜李平、惩罚廖立

B.常若有所畏而不敢自必者

时常好像有所畏惧而不敢坚决执行

C.而皆欲满其所怀

都想要满足自己的心意

D.以为黜者之有所不悦乎其辨之者也

认为被贬黜的人心有不悦而为自己分辩

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10.文章最后一段说“惟公者能以刚服天下”。阅读全文,简要分析作者是如何围绕这一观点向君主进言的。(6分)

11.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及链接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共10分)

①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宪问》)

②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宪问》)

链接材料:

[1]为己,履而行之;为人,徒能言之。(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孔安国语)

[2]为人者,凭誉以显扬;为己者,因心以会道。(刘宝楠《论语正义》引《后汉书》)

[3]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颜之推《颜氏家训》)

[4]孔门不薄为人之学,惟必以为己之学树其本,未有不能为己而能为人者。(钱穆《论语新解》)

(1)根据链接材料中的[1][2],用自己的话解释①中“为己”和“为人”的意思。(4分)

(2)有些学者对“为人”作出了新的诠释,认为“为人”与“为己”未必截然对立。请根据②和链接材料中的[3][4],谈谈你对二者关系的理解。(6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12-14题。(共12分)

贺新郎・多景楼落成【1】

李演

笛叫东风起。弄尊前、杨花小扇,燕毛初紫。万点淮峰【2】孤角外,惊下斜阳似绮。又婉娩【3】、一番春意。歌舞相缪愁自猛,卷长波、一洗空人世。闲热我,醉时耳。

绿芜【4】冷叶瓜州【5】市。最怜予、洞箫声尽,阑干独倚。落落东南墙一角,谁护山河万里!问人在、玉关归未?老矣青山灯火客,抚佳期、漫洒新亭泪【6】。歌哽咽,事如水。

注释:【1】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北固山上,北临长江,为天下名楼。南宋淳祐年间,镇江知府重建此楼,落成后设宴庆贺。【2】淮峰:淮水边的山峰,位于宋金边界。【3】婉娩:天气和暖。【4】绿芜:杂草丛生。【5】瓜州:镇江对面的军事重镇。【6】新亭泪:晋室南渡,士大夫每于景物佳美日游宴新亭(位于今南京),名士周感叹“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众人皆相视流泪。

12.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弄尊前”二句,写美酒盈樽,状如小扇的杨花轻落,毛色刚刚变紫的乳燕飞过。

B.“阑干独倚”与陆游的“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抒发了相似的情感。

C.“问人”句中的“玉关”代指边关,此句与“谁护”句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D.全词最后两句,写南渡的士大夫们聚在新亭长歌当哭,感叹世事如水、山河相异。

13.本词注重炼字,用词讲究。下列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叫”字用得很响亮,巧妙引出春风到来的画面。

B.“惊”字使用夸张手法,突出了夕阳的绮丽动人。

C.“缪”即“缠绵”意,形象地表现出宴会上歌舞相伴的情景。

D.“洗”与“卷”相承,强烈表达了词人对现状的不满、愤懑。

14.有评论说,本词的多重反差蕴含着词人的不平之气。请结合诗句分析。(6分)

15.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要求:书写规范,字迹清晰。(8分)

(1)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互文,抒发了游子思妇的两地相思情,道出了离愁别恨的普遍性。

(2)以梦入诗能强化诗歌的情感,如“_________。小轩窗,正梳妆”抒写了绵绵怀念,“_________,望帝春心托杜鹃”蕴含着淡淡哀伤。

(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比去,___________”的动作描写饱含着祖母对孙儿的关心与疼爱,“_________,往往而是”的混乱场景蕴含了家族分崩离析的悲凉与作者的无奈。

(4)圆明园内曾有一座高大的木质八方亭叫“顺木天”,它的名字源自柳宗元的散文名篇《种树郭橐驼传》:“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________,_________。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6-19题。

梦里潮尔

①2022年7月,阿古拉草原最美的季节,我开车带着阿爸和额吉去大姨家。我们从国道下到一条窄路,驶过白音查干湖,越过双合尔山,穿过阿古拉镇,路过几座村庄,走进扎拉吐村。

②大姨夫是民间艺人,在我的印象中,他的强项是拉高低音四胡,没想到他最拿手的竟然是潮尔琴。潮尔琴看似简易,榆木做琴杆,藤条做琴弓,马尾做琴弦(两根)和弓弦,琴码的舒气孔中斜插一把蒙古刀。大姨夫说,制琴工艺比以前大大提升了,但是会拉琴的人反而越来越少了。接着他即兴表演了一段潮尔,人声和琴声和鸣,讲述着古老的莽古斯故事,蒙古刀似乎也翻飞起来,开始斩妖除魔。我问大姨夫:“您不用看谱子吗?”大姨夫说:“我看不懂。”我疑惑不已。大姨夫就问我:“是先有的音乐还是先有的琴?是先有的琴还是先有的谱子?”他这一问,不仅让我感到惊讶,更是消除了我以往对乐器偏狭的理解。我的心无法平静,却又无比平静。

③难怪我对潮尔琴声如此敏感,却又不曾刻意寻找。我本可以去看更多演出,去搜集更多光碟,但我似乎是在等待生命里的一场场相逢。原来在我还不知道潮尔为何物时,潮尔早已经在西日嘎草原的日升月落中,先一步与我相逢了。

④我快要出生前额吉还在下地干活,在额吉的肚子里我已经倾听到外界的各种声音:舀水的哗哗声、风吹的呜呜声、牛群的哞哞声,民歌的……马头琴的……还有摇篮曲的咿呀声。三岁那年,我模糊记得,额吉的摇篮曲大多没有歌词,随口吟唱的是低沉而温柔的旋律。西日嘎村的夜一片漆黑,听大人讲,即使有星月的夜晩,也只能看到丘陵的轮廓,而没有灯光的村庄已经变成黑夜的一部分,悄然隐匿于科尔沁草原深处。这时,是额吉的摇篮曲驱散了我对黑夜的恐惧。额吉本不会唱歌,但于我而言,她的声音是世上最柔美的旋律,也是我对其他声音产生感受的来源。我坚信,每个声音都有各自的使命。

⑤读小学四年级时,老师教我们唱科尔沁民歌,每一首民歌里都有故事,有的哀婉动人,有的可歌可泣。我并不十分懂得歌词的意义,只觉得好听,便不知疲倦地大唱。那时西日嘎村经常停电,学校安排晚自习,在教室里拼桌点蜡烛写作业。回家路上,那看不见的白杨林在夜风中沙沙作响,那轮廓清晰的山像个巨大的怪兽。我害怕极了,开始大声唱起科尔沁民歌,唱着唱着,我忘了歌词,便学着额吉的样子自编自唱。我用自己的声音掩盖外界的声音,直到翻墙进院,听到小黑狗的汪汪声,心才逐渐安稳。进屋,我一边听收音机里的歌声,一边大口大口吃着饭菜,仿佛要把刚才的恐惧一口口吃掉。此时从窗外传来各种声音。不知为何,所有的声音到了夜里,几乎都会变得低沉而哀婉,哪怕风雨声里似乎也有幽幽的诉说。

⑥那年夏天的一个午后,额吉领着我寻找一头走丢的灰牛犊。烈日下,我们沿着小土路绕过毕勒古泰山,一直往南走到铜矿。额吉向路人打听灰牛犊,却没有得到一点儿消息。返回的路上,夕阳缓缓下沉,走到毕勒古泰山脚时,想到不知所终的灰牛犊,我有些怏怏。额吉可能是为了鼓励我,让我唱学过的民歌。我把灰牛犊编进歌词里,额吉也跟着唱起来。这时,从傍晚的暮色中,传来一阵熟悉、低沉,有穿透力的哞哞声。这是灰牛犊在回应我们,它尽管淘气,跑丢了一个下午,却仍在努力地寻找家园。而我和额吉的歌声,对它来说,就是家的召唤。

⑦也是那年夏天的一个周末,我趁额吉午睡偷偷溜出来,去村外的河边玩耍。我玩得忘乎所以,全然没有察觉到天上已经布满乌云,直到大颗大颗的雨滴打在身上,才突然感到恐慌。河水正在上涨,眼前是厚实的雨帘,脚下的泥水似乎就要把我吸进去。我失去了方向感,只能站在荒野上大声哭喊。就在这时,我听到了额吉的呼唤。她的声音透着急切,却不尖利刺耳,依旧是那种低沉的长音。额吉一遍遍地叫着我的名字。我寻着声音,冲破雨帘,跑进了额吉的怀里。回到家,看到我还怔怔着,额吉就抱着我,轻轻地摇着,用温柔的声音唱:“米尼呼(我的儿子)快回来,米尼呼快回来……”我慢慢恢复了正常。那时,我只知道声音的重要性,却不知背后更深的含义。

⑧而我心里第一次产生被家乡召唤的感觉,是在读初中的时候,那时我家搬到了巴镇。一次,学校组织全体师生看乌兰牧骑演出,台上一个穿华丽蒙古袍的男人,手握一把我从未见过的琴,边拉边说斩妖除魔的莽古斯故事。老师说:“这是潮尔琴,它的出现早于马头琴,现在主要用于给莽古斯故事伴奏。”那低沉而浑厚的琴声,几乎瞬间把我带回到了西日嘎。那里有原野的风声和雨声、小黑狗的汪汪声、灰牛犊的哞哞声,还有额吉的摇篮曲,至于华丽蒙古袍男人讲的故事,全然没有记住。那年我十二岁,还不太会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内心的感受。只是感觉过往年月里听到的所有声音,都在这一刻汇集到那支琴弦上,汇成一条沉闷而悠远的长河,流进我的心里。

⑨潮尔是乐器,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潮尔又不是乐器,是阿古拉草原和西日嘎草原,以及整个科尔沁草原上的每一座山、每一根草、每一条水流、每一个生灵。在我过去的生活中,小时候让我舒心的,长大后让我安心的,是低沉而悠长的声音。当这些声音在我心里与潮尔的声音结合在一起时,我拥有的不光是感动和震撼,还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我感到我是在风浪里静静流淌着的河,静静地仰望天空,静静地触摸大地,静静地感受属于自己的世界。这个过程中,总有一个声音,会让我有种撞见自己的感觉——那是我梦里的潮尔。

(取材于阿尼苏的同名散文)

1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悄然隐匿于科尔沁草原深处 隐匿:隐藏

B.哪怕风雨声里似乎也有幽幽的诉说 幽幽:幽怨

C.我有些怏怏 怏怏:不悦

D.看到我还怔怔着 怔怔:呆愣

1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段用“驶过”“越过”“穿过”“路过”串联行程,连带而出的名字体现了它们于“我”的熟悉与亲切。

B.作者被大姨夫熟练演奏潮尔的情景所吸引,也从他发出的一连串反问中得到了关于音乐、关于潮尔的启发。

C.第⑤段中“仿佛要把刚才的恐惧一口口吃掉”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生动地写出孩童战胜了恐惧的情态。

D.第⑧段画线句中的“沉闷而悠远”,写出了声音的低沉、厚重、悠长,也体现了“我”难以言明的复杂情绪。

18.第③段写“潮尔早已经在西日嘎草原的日升月落中,先一步与我相逢了”。请分条回答潮尔“先一步与我”有哪些生命里的相逢,它们分别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结尾段画波浪线语句的内涵及表达效果。(6分)

五、本大题共3小题,共66分。

20.语言基础运用(共6分)

①2023年12月,《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3年十大流行语”,“人工智能大模型”“多巴胺××”等赫然在列。②一年一度的流行语犹如一座“观察哨”,若是拉长“时间轴”,换上“广角镜”,流行语的变迁展现出的变与不变,更令人回味。③科技创新方面,从“互联网 ”到“区块链”,再到今年的“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不断变化的流行语背后,是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成果,是从2000年的第38位稳步上升至第10位的国家创新能力综合排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坚定步伐。④生活方面,从“蓝瘦香菇”到“我太难了”,再到今年的“显眼包”“多巴胺××”,不断变化的表达情绪背后,是人们在自我和解中对内蓄能、对外发力,在拼搏奋斗中走出困境、走向美好。⑤其中,始终不变的是______和_____。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①中的“发布”可以用“公布”替代。

B.①和②中画波浪线的两处,引号的作用相同。

C.③中在“至”字后补出“目前”表意更明确。

D.④中“表达情绪”应改为“情绪表达”。

(2)根据语段,请把⑤中两处横线上的内容补充完整。要求:每处不超过15个字,两个语句结构对称。(3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高三年级准备在成人礼中举办“一言行终身”主题活动,你认为哪一个字是自己应该终身奉行的?请写一段话阐释你选择的理由,与同学们分享。要求:语言简明,条理清晰。

(2)校刊准备在今年四月“多彩神州,大美中国”特刊中,选取一张美景照片作为封面。请你推荐一处景观,对其进行描述。要求:写出景观名字,描写生动,特点突出。

(3)请以“春风得意正少年”为题目,写一段抒情文字或一首小诗。要求: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有感染力。

22.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学校及个人信息。

(1)有人说,生命是一条长河,今日之我源自昨日之我;有人说,生命在于蜕变,今日之我必须打破昨日之我;还有人说,生命是不懈的追寻,今日之我可能回归昨日之我……

以上说法对我们思考个人成长、社会发展、文明赓续都有启发。

请以“昨日之我与今日之我”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1920年的一天,29岁的陈望道在潜心翻译《共产党宣言》时,误将砚台里的墨汁当作红糖水,拿粽子蘸着吃。母亲提醒他,他说:“可甜了可甜了。”其实,有很多人在求知求真的道路上栉风沐雨,翻山越岭,却能甘之如饴。

请以“真理的味道是甘甜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得写上面材料中的故事,不得抄袭;思想健康;内容合理、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