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质量调查化学试卷~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a-23 Mg-24 Cl-35.5 K-39 Ca-40 Cu-64 Fe-56 Ag-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 下列物质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水结成冰 B. 铁锅生锈 C. 风吹落叶 D. 酒精挥发
【答案】B
【解析】
【详解】A、水结成冰是由液态变为固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铁锅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风吹落叶只是树叶掉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点睛】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
2. 将下列物质分别加入足量的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酒精 B. 蔗糖
C. 食盐 D. 香油
【答案】D
【解析】
【分析】溶液是由至少两种物质组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据此分析。
【详解】A、酒精易溶于水,将酒精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蔗糖易溶于水,将蔗糖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食盐易溶于水,将食盐加入足量的水中,能够形成溶液,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香油不溶于水,将香油加入足量的水中,会出现分层现象,不能形成溶液,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溶液的概念,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应该熟记常见物质的水溶性,据此判断这些物质能否与水形成溶液,关键点是:形成的混合物是均一、稳定的。
3.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生铁 B. 盐酸
C. 蒸馏水 D. 清新的空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纯净物中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据此分析。
【详解】A、生铁是铁的合金,合金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盐酸是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溶液属于混合物,因此盐酸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蒸馏水中只含有一种物质,即水,所以蒸馏水属于纯净物,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清新的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纯净物的概念,判断给定物质是否为纯净物,关键是看其中含有多少种物质,若只含有一种物质,则为纯净物。
4.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烟火”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图中所示标志是爆炸品标志,故A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燃放鞭炮标志,故B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腐蚀品标志,故C错误;
D、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D正确。故选D。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其化学性质的是
A. 焦炭用于炼铁 B. 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
C. 黄金用作制首饰的材料 D. 石墨用作制铅笔芯
【答案】A
【解析】
【分析】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据此分析。
【详解】A、焦炭用于炼铁,利用了焦炭的还原性,该性质需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属于化学性质,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大理石用作建筑材料,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涉及化学性质的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黄金用作制首饰的材料,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涉及化学性质的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石墨质软、细腻光滑,可用于制作铅笔芯,没有发生化学反应,不涉及化学性质的利用,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有关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判断,二者的区别在于性质的表现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反应,结合实际生活进行判断即可。
6. 中国高铁的核心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高铁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力。石墨制成的电刷与下列石墨的性质无关的是
A. 滑腻感 B. 还原性
C. 稳定性 D. 导电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据此分析。
【详解】A、石墨具有滑腻感,因此用石墨制成的电刷能够减小与电线的摩擦,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还原性属于化学反应,高铁动车的运行是依靠顶部的石墨电刷与电线接触获取电力,该过程中不涉及还原反应,因此石墨制成的电刷与还原性无关,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电刷应该具有经久耐用的特点,石墨的化学性质稳定,用石墨制成的电刷符合这一要求,因此石墨制成的电刷与石墨的稳定性有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电刷的主要用途是用于输电,因此石墨制成的电刷与石墨的导电性有关,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以石墨制成的电刷为背景,考查了石墨的性质以及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应该从电刷的用途入手,即先分析电刷能够实现什么功能,然后分析实现该功能利用了石墨的哪种特点,依据这种思路即可解决该题。
7. 只用一种试剂或一种方法,就能区分氧气、二氧化碳和空气的是
A. 水 B. 插入燃着的木条
C. 观察气体的颜色 D. 倒入澄清的石灰水
【答案】B
【解析】
【分析】氧气具有助燃的性质,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组分组成的混合物,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分析。
【详解】A、水与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均不反应,无明显现象,因此不能区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盛有氧气、二氧化碳、空气的集气瓶中,使木条熄灭的是二氧化碳,使木条剧烈燃烧的是氧气,可以区分,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C、三种气体均无色,因此通过观察气体颜色不能区分,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而空气、氧气不能,因此倒入澄清的石灰水不能区分氧气和空气,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方法,需要区分的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空气,可以从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角度分析判断,从而解决问题。
8.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硬度相同 B. 都是黑色固体
C.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相同 D. 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三种碳单质的硬度不同,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B、纯净的金刚石是无色透明的,并非都是黑色的,C60是紫红色固体,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三种物质是碳的不同单质,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三种物质都是碳的单质,因此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碳单质的种类及其性质,需要掌握的要点是:①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单质是金刚石、②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空间结构不同。
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 B. 煤炭脱硫,可防止酸雨
C. 明矾净水,能杀菌消毒 D. 金属回收,使资源再生
【答案】C
【解析】
【分析】B、二氧化硫溶于雨水能够形成酸雨,据此分析;
C、明矾净水的过程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杀菌消毒的过程中,主要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据此分析。
【详解】A、煤气泄漏,应关阀开窗,从而降低煤气浓度,防止发生爆炸,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煤炭脱硫,能够减少燃烧煤炭时产生的二氧化硫,从而能够防止形成酸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明矾只能使水中的悬浮物聚集沉降,并不能杀菌消毒,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金属回收,能够使资源再生,可以节约金属资源,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0. 下列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 点燃甲烷前,要先检验其纯度,后点燃酒精灯
B. 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
C. 做CO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熄灭酒精灯
D. 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当实验结束时,先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
【答案】C
【解析】
【分析】A、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应进行验纯,据此分析。
【详解】A、甲烷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甲烷前,应检验其纯度,防止发生爆炸,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做气体制备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该选项说法正确;
C、做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实验结束时,应先熄灭酒精灯,然后再停止通CO,防止铜再次被氧化,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当实验结束时,先取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止发生倒流,导致试管炸裂,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常见实验操作中涉及的先后顺序,实验操作先后顺序对实验安全以及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归纳常见的要点如下:①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须验纯、②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实验,反应开始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5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1~2个符合题意)
11.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 金属单质都能导电,所以能导电的单质一定是金属
B. 木炭和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所以金刚石和石墨也有吸附性
C. 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遇火可能会爆炸,所以点燃一氧化碳前要检验其纯度
D. 煤气、液化气、天然气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气体一定能燃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能导电的单质不一定是金属,例如石墨可以导电,但石墨属于非金属单质,故该说法错误;
B、金刚石和石墨不具有吸附性,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点燃一氧化碳前要检验其纯度,以免发生爆炸,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含有碳元素的气体不一定能够燃烧,例如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故该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碳单质的种类与用途、可燃性气体的验纯、二氧化碳的性质等,难度不大,熟记对应物质的性质即可解决该题。
12. 归纳比较是学习的一种方法,下列各组归纳完全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提纯 |
①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②用点燃的方法区分棉花与涤纶 | ①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混有少量CO ②用加水的方法除去CaCO3中混有少量CaO |
C.化学与合金 | D.化学与安全 |
①生铁加入足量稀盐酸中,有固体未溶 ②常见合金有生铁、钢、黄铜、硬铝 | ①在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煤气中毒 ②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 |
A. A B. B C. C D. D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A、①金刚石的硬度大,可用于裁玻璃,因此可以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故该说法正确;②分别点燃棉花和涤纶,棉花燃烧较快,火焰高,能自动蔓延,留下少量柔软的白色或灰色灰烬,不结焦,而涤纶燃烧时会卷缩,一面燃烧,一面冒烟,火焰呈黄色,有微弱甜味,燃烧后留下黑褐色硬块。现象不同,可以鉴别,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B、①CO2不支持燃烧,因此CO2中少量的CO无法被点燃,因此该方法错误;②CaO能够与水反应生成Ca(OH)2,用加水的方法除去CaCO3中混有少量CaO会引入新杂质Ca(OH)2,因此该方法错误,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①生铁中含有铁、碳等物质,生铁加入足量稀盐酸中,铁能够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而碳与稀盐酸不会发生反应,因此有固体未溶,说法正确;②常见合金有生铁、钢、黄铜、硬铝,该说法正确;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①一氧化碳难溶于水,因此在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煤气中毒,说法错误;②加热试管里的液体时,试管口不能对着人,防止液体沸腾溅出伤人,说法正确;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点睛】本题考查的内容有:金刚石的物理性质、物质的鉴别、除杂、合金、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以及加热试管内液体的正确操作,难度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