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 如下图所示,水中的白磷能否燃烧与鼓入的气体和水温有关,表中能使白磷燃烧的选项是( )
选项 | 气体X | 水温/℃ |
A | 氧气 | 5 |
B | 氮气 | 40 |
C | 二氧化碳 | 80 |
D | 空气 | 80 |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烟头引起,故防火要从细节做起。烟头在火灾发生中的“罪状”是( )
A.使可燃物达到燃烧的温度 B.提供可燃物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燃烧时,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或与氧气接触
B.燃烧一定是化学变化
C.所有的燃烧都有发光、放热、冒烟的现象
D.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4.下列情况所采取的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酒精灯泼翻着火,用湿布扑盖
C.电器因短路起火时,用水浇灭
D.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
5.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升高木柴的温度
C.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方便加入木柴
6.点燃下列混合物就可能会发生爆炸的是( )
A.N2和O2 B.CO和H2 C.CO和CO2 D.面粉尘和空气
7.下列各变化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最终消失
B.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C.空气液化后再蒸发得到气态的氮气和液态氧气
D.食盐逐渐溶解在水中
8.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一定没有改变的是( )
A.分子的种类 B.分子的数目 C.原子的数目 D.物质的种类
9.将“神舟七号”飞船送入太空的是“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火箭工作中发生的反应为
C2H8N2 2R == 3N2 4H2O 2CO2 ,其中R的化学式是( )
A.N2O4 B.NO2 C.N2O D.CH4
10.下图中四位同学在讨论某一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意义,他们描述的化学方程式是( )
11.我国计划发射“嫦娥工号”卫星,卫星运载火箭的动力由高氯酸铵(NH4ClO4)分解提供.高氯酸铵分解有可能排入大气的物质是( )
A.H2O B.SO2
C.CO2 D.CO
12.右图形象地表示某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分子及其数目的变化,
分别表示A、B、C三种不同物质的分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A、B、C前的化
学计量数之比为( )
A.4:1:4 B.4:1:2
C.3:1:2 D.2:1:2
15.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戊五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图中正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增加量,负数表示物质质量的减少是,0表示物质质量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一定属于置换反应
B. 戊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 参加反应的乙、丙的质量比一定为48:23
D. 该反应中甲、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一定为44:27
二、填空题
16.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
①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 。
(2)利用图2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高于白磷着火点)。
①对比铜片上白磷燃烧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②能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现象是 。
③烧杯中热水所起的作用是 。
(3)利用图3装置进行下列实验(烧杯中放着一支燃着的蜡烛),打开K。
①广口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②观察到蜡烛 ,说明影响燃烧剧烈程度因素之一是 。
17.某兴趣小组将大小相同的若干块棉布在五份不同体积分数的酒精溶液中浸透后取出点火,做了“烧不坏的手帕”的实验。其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序号 | 1 | 2 | 3 | 4 | 5 |
所用酒精体积分数 | 95% | 65% | 55% | 15% | 5% |
实验现象 | 酒精烧完,棉布烧坏 |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 酒精烧完,棉布无损 | 不燃烧 |
(1)你推测实验5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实验2、3中“酒精烧完,棉布无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时出现棉布烧坏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实验室中常出现酒精灯内有酒精却点不着的现象,你认为造成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丁酸乙酯是无色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其密度为0.87g/cm3,难溶于水,可与油类互溶。现取11.6g丁酸乙酯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只产生26.4gCO2和10.8gH2O。
(1)含有丁酸乙酯的物品应远离火源。若丁酸乙酯燃烧, (填“能”或不能”)用水来灭火。
(2)丁酸乙酯可与油类互溶,这种性质属于 性质。
(3)丁酸乙酯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19.请参与下列探究实验:
【实验探究】
步骤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或解释 |
(1) | 用玻璃棒分别蘸取95%的酒精、蒸馏水置于火焰上 | 酒精______,蒸馏水____ | 结论:酒精是可燃物,水不是可燃物 |
(2) | 在铁片两端放大小相同的硬纸片、乒乓球碎片,在铁片中间加热 |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硬纸片后燃烧 | 结论:乒乓球碎片的______比硬纸片的低 |
(3) | 在图中打开分液漏斗的旋塞 | ①溶液中产生气泡;②蜡烛火焰a______(填“先于”或“后于”)b熄灭 | 现象②的原因是:CO2不助燃;_______________ |
(4) | 用大烧杯罩住高低两支点燃的蜡烛 | ①烧杯底部变黑;②蜡烛火焰d比c先熄灭 | CO2不助燃,蜡烛不完全燃烧;d先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拓展】堆积的面粉不容易点燃,即使少量点燃也只是小火燃烧;如果把面粉撒向空中遇火星可能会发生爆炸。“小火燃烧”和“发生爆炸”的原因分别是:____ 。
20.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按照如图装置进行实验,称取24g镁粉在空气中燃烧,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1)[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及结论 |
取燃烧后的产物于试管中,加少量________,再 将 放在试管口,观察现象 | 观察到 ,说明燃烧产物中含有Mg3N2 |
(2)[反思与交流]Mg3N2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而镁粉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MgO却远多于Mg3N2,其原因是 。
(4)写出镁粉在氮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镁粉还可以在CO2中燃烧,反应生成一种白色氧化物和一.种黑色固体,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1.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了如下实验:取25.0g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绕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求:
(1)产生CO2的总质量为 g。
(2)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