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分析(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2024)

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分析(陕西中考化学试卷及答案解析2024)

首页化学更新时间:2024-09-07 18:04:39

2021年中考已经开启,为了服务全市初中师生和家长,让他们对今年中考以及八年级各科试题重难点有更深入的理解,西安市教科院联合西安发布、西安日报、西安教育电视台特组织名师,及时对中考各学科试题进行重难点分析与点评。

2021年陕西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题命制坚持以《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化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紧扣教材,关注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联系我省化学教学实情,突出“三维目标”的考查,继续坚持“立德树人”的初心,以“重视基础、突出能力、关注探究、联系实际、促进发展”为命题思路,本套化学试题在结构和内容上,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坚定理念和方向,以双基为抓手,在继承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创新。

立足学科特点

注重综合能力培养

杨飞

西安航天城第一中学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从事中学化学教学十四年,参与西安市“停课不停学”网络平台、电视平台大型公益名师课,初三精品课的录制,2018年6月受邀参加西安市教育电视台《2018年中考试卷重点解析(化学部分)》解析嘉宾。

一、知识点覆盖全面,试题综合性强

试题重点考查了《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初步学会、初步形成层次的内容,如第1题和第2题物质的类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第5题实验基本操作、第6题构成物质的微粒、第8题和第14题金属活动性顺序,第14题和第18题金属与矿物性质、第9题溶液、第15常见酸碱盐的性质推断、第5题和第16题基本实验操作及技能、第12题化学用语的书写有关知识等,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

二、突出能力考查,体现学科思想

综合能力考查一直是化学学科考查学生化学综合能力素养的主线。如第9题以“五角星”图示形式设问,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能力的考查;第15题实验形式将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知识点有机的联系在一起,考查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和准确性,但又充分落实了“双基”的考查。第17题呈现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涉及到提出问题、分析讨论、实验探究、总结结论、拓展应用等科学探究的要素,题目较好的考查了学生推理、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比较得出实验结论、运用实验结论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

三、联系社会热点,深化学科素养

试题体现了化学在生产、生活和科技领域里的应用,联系国际热点事件“碳达峰”、”碳中和”“十四运”“嫦娥五号”,如第3题和第11题、12题考查了能源、材料、药品、人体营养素等知识点,化学知识源自生活回馈于生活,也体现了化学学科对“中国制造”和“中国速度”的贡献。

2021陕西中考化学试题良好体现了《课程标准》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科特点,注重双基落实,把握适当的开放性。体现了“考题虽在书外,知识永存书中”的特点,引导老师和学生要回归教材,挖掘教材。试题一方面如实反映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业水平,另一方面具有一定的选拔功能,质量较高,导向性明显。

还原化学本来面貌

体现科学素养

李琳

西安汇知中学,2017年获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省级优课,2018年获西安市微课大赛二、三等奖。

今年试题的变化体现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的基础性、实验性及紧密联系生产生活的社会性,呈现方式灵活、新颖、原创、并有一定的开放性,语言叙述简洁准确图文并茂,学生拿到题感觉不难,但与2020年相比难度持平。试题中问题的设置落脚于让学生从“解题”到“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上,考查学生在理解化学核心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判断、解释、推理、方案设计与评价以及反思能力、简单的计算能力。

9道选择题中考查的知识点与去年相同的是1、2、3、5,分别涉及物质分类、判断是否为化学变化、化学与生产生活健康材料等关系、基本实验操作等。

命题方式有变化的:第4题,考查核心物质氧气的性质;第6题考查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第7题以氢气、水和过氧化氢为背景,考查化学式的意义;变化最大的是8、9两题,分别考查溶液问题:饱和硝酸钾及石灰水、硝酸铵溶于水降温等溶液的变化问题;第9题以五角星形式考查碳、硫酸、氢氧化钙与甲乙两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关系,综合性强。学生总体反映这两道选择题难度较大。

从今年的化学题反馈出一点:化学绝对不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只有理解了知识的本质与原理,才能够灵活运用。

价值引领素养

紧密联系实际

陈春平

西安高新逸翠园初级中学。中学化学高级教师,化学教研组组长,担任研讨班的化学把关教师,多次被评为西安高新区优秀教师称号。

2021中考化学试题与2020相比稳中求新,总体难度和去年接近。符合《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的,坚持以德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坚持面向人人、因材施教、知行合一的指导思想。考查了《化学课程标准》中的核心基础知识,并加大了化学试题的创新力度,体现了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

一、注重重点,突出核心知识的考查

如第11题,以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为载体,考查了金属和合金的性质比较。又如第12题的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里的推进器燃料为核心考查了氢气的可燃性,及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突出对化学用语知识的考查。进而又考查了学生对砷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都突出了对化学主干知识的考查和运用。

二、注重联系生活实际,体现学以致用

命题的背景资料大多来源于社会热点问题。如碳中和、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温室效应、光合作用等,这些题目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分析、提炼问题的能力,同时能够紧扣教材,灵活进行知识迁移,将教材相关知识结合问题情境,完整、准确而又合理地呈现出来,从而解决核心热点问题。在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在某些问题的设计上更加灵活、更有梯度,考点和问法均有变化和突破,试题比较“接地气”。

三、注重能力,渗透学科素养

中考题目设置越来越灵活,增强试题的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的现象。更加重视过程和方法的教学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并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应用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如12题中,对铁元素化合价知识的考查。要求学生必须具备根据化学式计算化合价的能力。

试题引导老师们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关注知识内容的设计,更要注重能力、情感的设计,做到以教材上的双基为载体,注重化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引导学生多角度、开放性地思考问题。多关注世界,关注生活,关注热点。

借助化学实验彰显化学魅力

张红丽

西安市第一中学,陕西省教学能手、陕西省中考化学命题组成员、陕西省“基础教育资源应用名师”;西安市骨干教师。

陕西省初中化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西安市”名师 研修共同体“成员;西安市“名师大篷车” 成员;西安市化学学科兼职教研员。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一是可以创设真实有效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在实验中可以发现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三是为学生理解化学基本理论、基本概念、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供事实依据;四是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让学生由被动接受、死记硬背转变为主动探究、合作学习;五是可以培养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第14题基于实验中硝酸钠(NaNO3)在不同温度时溶解度图表数据,考查了学生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等核心主干知识的同时,还考查学生对图表观察能力、信息筛选能力、处理图表数据并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自学能力以及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化学中相关问题的能力等。

第15题考查探究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否发生及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首先通过观察宏观现象(X溶液回流到A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B烧杯中液面降低),从而运用分析、推理等方法揭示宏观现象中隐含的微观本质(生成的碳酸根离子遇到钙离子或钡离子等),进而上升到宏观物质可能是含钙离子或钡离子的碱溶液或盐溶液。针对碱溶液考查了化学式的规范书写,针对盐溶液探究了反应后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整个试题引导学生逐步分析,完成探究,既增加了试题的趣味性,又凸显了化学学科的特点,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等。

第18题“计算与分析题”是借助化学实验及其定量计算解决真实情境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试题中借助指示剂无色酚酞确定无明显现象的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反应,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相关计算得出。切入点,将物质的性质、变化、溶质质量分数和化学计算进行了有机结合,一方面考查了学生对酸碱之间复分解反应的掌握,另一方面则考查了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加工能力,以及分析、计算能力。

可见,重视化学实验,乃是学好化学的一种重要且有效的学习手段。

喜迎十四运

左右滑动浏览海报

,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栏目

© 1998-2024 shitiku.com.cn,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