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
1.(3分)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2.(3分)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稀有气体制所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B.氢气球飞上天空
C.液氮作制冷剂
D.氮气作保护气
3.(3分)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4.(3分)用微观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合理的是( )
A.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B.液化气加压后能贮存在钢瓶中,说明加压后分子变小了
C.气球越吹越大,说明压强越大,分子间隔越大
D.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和水,说明过氧化氢中含有氧分子和水分子
5.(3分)今年,长沙的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氮气
C.氧气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D.空气中臭氧(O3)含量少,属于稀有气体
6.(3分)下列错误操作中,一定不会损坏仪器的是( )
7.(3分)下列仪器:①烧杯②量筒③试管④集气瓶⑤水槽,其中常用作反应容器并能直接加热的是( )
A.只有③ B.只有①和⑤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②和④
8.(3分)许多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着包含、并列或交叉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概念间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B.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C.纯净物和混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9.(3分)现有A、B两种质量相等的固体,其中A为纯净的氯酸钾,B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将A、B分别放入试管中,并在两个酒精灯上同时加热制取氧气。当A、B均完全反应后,如图所示,得到的氧气的质量m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中,正确的是( )
10.(3分)某学生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将量筒放平,倒入液体,面对刻度线,第一次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9mL;倒出部分液体后,又平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1mL.则该学生倒出的液体实际体积是( )
A.8mL B.大于 8mL C.小于 8 mL D.无法判断
11.(3分)如图所示是氧化汞分解示意图,从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
A.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B.氧化汞分解时原子的种类不变
C.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D.氧分子能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
12.(3分)宏微结合是研究化学的重要思想。如图所示,提起压在水面上方的活塞,容器中的水发生气化,则相同微小空间内微粒的变化最可能是( )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3分)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放出热量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硫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生成了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多选)14.(3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实验若没有说明用量,液体药品一般取1~2mL
B.用100mL量筒量取8.5mL水
C.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触及试管内壁
D.为了不造成浪费,将实验剩余的药品放回原瓶
15.(3分)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符号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3分)
16.(5分)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据新华社报道,我国在南海海域成功连续8天稳定开采可燃冰。与煤、石油相比,可燃冰污染小、热量大,而且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便用1000年。可燃冰里,水分子形成一种空间笼状结构,甲烷和少量氮气、二氧化碳等分子填入笼内空隙中,无固定的化学计量关系,组成表示为CH4•nH2O。
(1)可燃冰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2)图1所示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17.(6分)请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
(2)双氧水制取氧气: 。
18.(4分)下列图示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填字母,下同),由分子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是 。
19.(6分)在化学实验中,不规范的操作会带来不良后果。请写出下列在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过程中,由于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后果:
(l)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2)收集氧气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3)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再撤离导管。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符号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0.(6分)美国化学会发布的科研圈九件大事,具中一件就是气候变化持续导致全球范围内的洪灾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以及地球整体温度上升。科学家不断呼吁减少碳排放,并对可能造成的危害做出更多警示。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等问题,科学家正在研究建立如下图所示的二氧化碳新循环体系,结合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体系中水转化为氢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
(2)该体系中从混合气分离得到二氧化碳的过程,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该体系中用到了催化剂。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催化剂化学反应也能发生
B.使用催化剂可以生成更多的产物
C.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D.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不变
21.(5分)已知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各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一种物质可以通过一步反应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反应条件已略去)。
(1)请写出B的化学符号 。
(2)请写出反应①的符号表达式 。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1分)
22.(8分)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过氧化氢溶液、高锰酸钾、二氧化锰、氯酸钾
(1)装置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
(2)若小立选择装置B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 (填符号)。
(3)某气体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应从 (填“a”或“b”)端通入。
(4)装置F带半瓶的水可以用于医院监测病人吸氧,氧气瓶应接 端(填“c”或“d”)。
23.(15分)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
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组成有什么不同?
【查阅资料】
通常条件下,白磷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
【实验操作、记录、分析】
实验一
(1)先检查装置的 ,装入试剂,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气体,连接装置。
(2)打开弹簧夹 ,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除。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关闭弹簧夹K1、k2,再 (填操作方法),以促使白磷迅速燃烧。待瓶中气体冷却至室温,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其数值等于已反应的 之外的气体总体积。
实验二:
(4)把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测湿度)探头放入袋中,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经处理如图3,表示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变化的是 (填“X”、“Y”、“Z”),Y的体积分数在60s之后逐渐减小的原因是 。
【数据处理】
(5)实验一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 ,氧气的体积分数是 。
(6)实验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所有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 。
【评价与反思】
(7)有人认为教材中空气成分的“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是指水蒸气,由实验二判断此说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 。
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10月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3分,共36分)
1.B; 2.D; 3.D; 4.A; 5.B; 6.C; 7.A; 8.D; 9.C; 10.C; 11.C; 12.C;
二、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二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3.D; 14.BD; 15.B;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符号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23分)
16.混合物;CH4 H2OCO 3H2; 17.Fe O2Fe3O4;H2O2H2O O2; 18.ABC;AB; 19.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收集的氧气不纯;水倒吸,炸裂试管;
四、应用与推理(本大题共2小题,符号表达式每个3分,其余每空2分,共11分)
20.分解反应;物理变化;A; 21.O2;KMnO4K2MnO4 MnO2 O2;
五、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空2分,共21分)
22.锥形瓶;KMnO4;a;c; 23.气密性;K1、K2;2NaOH CO2=Na2CO3 H2O;向烧杯中加入热水;氧气和二氧化碳;Z;水蒸气冷凝;×100%;×100%;76.66%;错误;由实验 2 可知,空气中水的体积分数为 1.98%,而空气成分的气体杂质体积分数为 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