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模考后反思、分析
一、成绩分析
纵向对比:
横向对比:
二、成绩上升、下降的原因
(一)上升的原因:
(二)下降的原因:
1、双基“掌握不扎实、不熟练、不透彻”导致很简单的题目出错。
2、尖子生综合能力弱。
3、片面追求复习进度,导致复习效率不高。
4、偏科现象严重。
5、厌学的学生人数增加。
6、答题技巧策略不够。
7、答题规范性存在欠缺。
三、问题及改进
(一)问题:
1、学生方面:
(1)基础较差,优秀生太少。
(2)问题学生太多。
(3)没有目标。
(4)学习没有主动性。
2、教师方面:
(1)对课程标准研究不透,考点把握不准确。复习内容较多,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出现夹生。
(2)盲目追赶进度,忽视基本功训练。
(3)对目标学生定位不准,跟踪不细,教学盲目性大,未能针对性地辅导训练。
(4)课堂“刻板化”,导致学生积极性不高。
3、学校方面:
(1)班级没有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2)老师没有在课堂进行针对性训练,老师得不到学习情况的反馈。
(二)改进方案:
1、分析学生,分层承包。根据一模成绩,班主任要组织本班任课教师集中研究每个学生各科存在的问题,分析每个学生优势学科和弱势学科,分析每个学生每科的得分点和失分点,实施分层承包制。
2、根据成绩,分层辅导。在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情况下,利用午自习,分层辅导,针对性训练。
3、加强教研,资源共享。继续研究课程标准,结合近五年的中考试题,搜集资料,整合信息,针对性训练,提高复习效率。
4、利用磨课,提高效率。根据教务处的安排,本学期的研磨任务是初三的复习课和讲评课。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搭建的这个平台,通过磨课,完善复习课和讲评课的课堂模式,严格把握“三讲三不讲”的原则,加强课堂限时训练,定时定量,提高课堂效率。
5、利用小练习,查缺补漏。自3月29号实施,每天一科,全批全改,针对学生学生出现的问题,规范答题方法和步骤,针对性训练和提高。
6、家校共育,共促提高。利用小规模家长会、家访等形势,进一步研讨完善家校坊的建设,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家校共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7、开展活动,提高兴趣。利用课余时间,开展各学科直接的知识竞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8、加强班级管理,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
四、工作展望
1、加强初三教师的业务学习的同时,到兄弟学校学习先进的复习方法和复习经验,借他山之石,攻我校之玉,争取二模成绩在全县提高一个名次。
2、做好下一步体育、实验操作、计算机考试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