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如果图太小可点击放大。
答案:D。
Na2SO3溶液与H2O2反应没有现象,无法判断其反应速率的大小。A正确,的水解过程是吸热反应,升温其平衡向水解方向移动,溶液的碱性增强,红色加深。B正确,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C正确,中和反应每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相等,但弱碱氨水的电离吸热,氨水与盐酸中和少放出的热量就是氨水电离吸收的热量。
答案:C。
此反应的焓变等于反应物的总键能减去生成物的总键能,并结合所有反应物、生成物的结构式,可以计算出焾变,△H=497×2 413×4-(413×3 348 497 351 462)=-251kJ/mol。反应是放热反应,高温平衡逆向移动不利于反应的进行。A正确。B正确,此反应是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100%。D正确,此反应的得电子的还原反应就是正极反应。
答案:B。
从图中反应物、生成物中元素的化合价可以判断出b是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a是负极,CH3OH失电子,结合环境,C、D两项正确。阳极的电势相对较高,A项正确。OH-的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从右向左移动,所以B错误。
答案:D。
解释一下,A项,碳酸钠过量不会生成碳酸,无CO2放出,应该生成。B项就是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相减。C项中,磷酸二氢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D项就是FePO4溶度积表达式的变形。
答案:C。
解释一下,A项就是用分压的变化10kPa除以反应所用的时间10min。B项就是用分压代替浓度进行计算,因为同温同体积时,气体的浓度比就是压强比。C项就是升温,按照平衡移动原理,平衡逆向移动。D项中C—H键断裂、O—H键形成均代表正反应速率,而且刚好与计量系数相同。
答案:C。
可以行分析一下化学原理,依据其酸性强弱,通入HCl气体所发生的反应顺序为:NaCN、CH3COONa、HCOONa,图中的横坐标为POH值,从左往右,可看作是通入HCl,6条曲线依次代表三种酸根离子和三种酸分子的分布系数,三个交点代表它们的浓度刚好相等,这样结合三种的电离常数的表达示可以计算出它们的电离常数。比如HCN,用第一个交点计算,其电离常数就等于此时氢离子浓度,得注意横坐标是POH,对应氢氧根离子浓度,要用KW换算一下。B项中化学反应的K等于HCOOH与HCN的电离常数的比值。C项中a点的CN-和CH3COOH的浓度相等地,依元素守恒则HCN与CH3COO-的浓度也相等地,这样它们的电离常数的乘积就等于H 浓度的平方。D项表达式就是电荷守恒和元素守恒相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