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试题中涉及到的一些化学方程式请同学们看课本。
答案:B。
FeCl2可被Cl2氧化成FeCl3,而且不带入新的杂质。A中的CO2与Na2O2反应生成O2带入新的杂质。C中的Na2CO3和NaHCO3都能与Ca(OH)2反应生成沉淀,所以不能区分。D中会生成沉淀,不是胶体,正确的方法是将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
答案:D。
参加反应的8个NH3只有2个作还原剂,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A中的电子式正确。B中氮气分子是NN,有三个共用电子对。D中NH4Cl是离子化合物,有离子键,原子团内有共价键。
答案:C。
F2是双原子分子。A中Fe与酸反应生成Fe2 ,转移电子数为0.2NA。B中反应条件不确定,可能生成Na2O或Na2O2,所以生成的阴离子可能为NA或2NA。D中的水溶液中有水,水中也有O原子。
答案:B。
氯水起漂白作用的是HClO的强氧化性,它将石蕊氧化后,加热不能再变红色。A正确,NaOH溶液吸收多余的Cl2,防止空气污染。C正确,结合题目信息中离子的化合价和物质的性质,Cl2先将I-氧化成I2,淀粉显蓝色,继续氧化成红色和棕色的离子,溶液呈现棕黄色,再继续氧化成无色的IO3-。D正确,题目中所给的化学反应可用于IO3-的检验,KI-淀粉试纸提供I-和指示剂,醋酸提供H 。
答案:D。
利用题目中未配平的方程式和得失电子守恒,可找到亚铁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反应的关系:5——,可计算出n(Fe2 )=0.01mol,然后可计算其质量分数为100%=%,注意,实验配制了250mL溶液,但只用了25mL,所以要乘以10。A项是降温结晶的标准操作。B项用KSCN溶液检验,正确。C项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所用定量仪器正确。
答案:C。
氧化还原反应有先后顺序规律,氧化性强的和还原性强的物质先反应,本题溶液中还原性>>,所以其反应顺序为:
横坐标的数据换算成物质的量,依次为0.1molCl2氧化I-、0.2mol氧化Fe2 、0.1mol氧化Br-,结合方程式可计算出它们依次为0.2mol、0.4mol、0.2mol,可计算出C项正确。A错误,a=0.6。B错误,应氧化Br-。D错误,此时Fe2 和I-反应的物质的量相同,计量系数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