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油纸伞”在高中地理试题中的应用解析
【来源】福建省厦门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第二卷、二、综合题)
3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四川省泸州市油纸伞起源于明末清初,全部采用当地天然材料,制作工序复杂特殊,制作一把伞至少需半个多月。20世纪40代末,大量油纸伞作坊聚集在珠子街(下图),产品铺销往全国各地;70年代起,由于众多机械化程度较高的钢骨尼龙折叠伞生产企业出现,大小油纸伞厂纷纷倒闭;21世纪初,随着旅游市场与新古典主义的兴起,泸州油纸伞产业开始走向复苏。2008年,泸州油纸伞制作工艺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分析20世纪40年代末珠子街聚焦大量油纸伞作坊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70年代起泸州众多油纸伞厂倒闭的原因。
(3)简述申遗成功对泸州油纸伞产业的有利影响。
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
【答案及解析】:
(1)泸州油纸伞制造历史悠久,技术精湛,制作油纸伞原料充足;泸州伞知名度高,可吸引众多客商前来,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珠子街靠近两江交汇处,便于原料和产品的运输;销售量增大,制作时间相对较长长,所以兴起大量油纸伞作坊。
(2) 油纸伞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时间长,人工生产成本提高;钢骨尼龙折叠伞生产机械化水平较高,价格较低,且携带方便,市场竞争力强,导致油纸伞作坊倒闭。
(3)申遗成功使泸州油纸伞的知名度提高,市场扩大,产业规模得到扩大。有利于制作油纸伞技术的传承与创新。
请结合本期更新内容帮助理解
“匠人精神|400年传承非遗文化-泸州油纸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