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陕西省高考地理试题中有这么一道题:“陕北地区为什么大量种植红枣”?作为地理科试题:“陕西为什么出产红枣”的问题,合理的答案应该从地理环境因素进行分析。例如,陕西地处黄土高原,拥有肥沃的土壤和适宜的气候条件,适合红枣的生长。此外,陕西的温差大、日照充足,有利于红枣的糖分积累和色泽形成。这些自然条件共同作用,使得陕西成为红枣的重要产地。
在正式的高考地理试题中,应当给出基于地理学知识的答案,涉及气候、土壤、水源等自然条件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不料官方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居然是:“红色喜庆,当地人喜欢”。让人弄不懂这是地理答案呢还是脑筋急转弯。作为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考试的高考,竟然能冒出这种无厘头答案,这是在向社会发出什么信号?让学生以后学什么,怎么学?毋庸讳言,我们的考试确实需要学生具备开放性的思维和丰富的理解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考试命题可以离开常识性逻辑,一味讲究“偏、怪、难”,以为难、酷虐学生为能事,一些命题者存在“我出的题,考生答不上就证明我有水平有能耐”的变态怪诞心理。
近年来,由于大资本财团介入,境外敌对势力渗透操纵等因素,我国教育界预制菜、毒教材、跳楼自杀、高校一味争项目贪经费盲目攀比升格,导师强迫学生无偿打工,阻挠研究生正常毕业等怪事连连,汉奸妖孽频出。教育越来越脱离其教书育人,为国育才,服务社会的本初功能,表现出越来越强的短视逐利,越来越产业化商业化、越来越逆反于国家民族的长远发展。甚至在正规严肃的考试命题领域,也被搅得乌烟瘴气。单说地理一科试题就出现过诸如:为什么俄罗斯一镇子的建筑被涂成五颜六色?答案是“涂的颜色多点让人觉得心里暖和”;上海某地区为什么人很少?答案是“风水不好”等等荒诞不经的怪象。“为什么要在坑里种树?”等等。
清代学者龚自珍说:“欲要亡其国,必先灭其史,欲灭其族,必先灭其文化”。在金融资本介入及西方反华势力渗透联合作用下,我们的文化教育领域群魔乱舞,乱象纷呈。这种乱象已经到了非重治不可的地步了。比如这些个胡乱出题,制定奇葩答案的命题者,其意在毁灭教育事业,其行为实际就已涉嫌滥用职权,应由有关方面给予查办。设若对此现象熟视无睹,长此以往不加改善,则未来人才不存,文化教育危矣!中华民族危殆!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必将破碎于我辈之手。
2024年高考即将到来,期待我们的高考试题能够出得比较正常一点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