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新高考选科制度的实行,在地理考试中,综合题所占的分值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这类题目不仅内容繁多、涉及领域广泛,还要求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出发,运用地理知识去解读信息。地理综合题作为检验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关键题型,其复杂性不仅体现在对地理知识的全面考查上,更在于对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深度评估。然而,在实际教学观察中,我发现许多高中生在地理综合题的得分上普遍偏低,而这一现象背后,一个显著的原因便是答题规范性不足。这种规范性不足直接导致了学生未能充分展现其地理知识和思维,进而影响了其应有的分数表现。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高中生在地理综合题答题中不规范性的原因,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以提高学生的答题规范性,最终提升其在地理综合题上的得分率。
- 研究内容与方法
实施调查问卷与访谈:在本学期我所带的高二A7班,发放调查问卷以及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并收集数据。
收集学生答题样本:收集本学期我所带的高二A7班学生在各次考试中的地理综合题答题样本,以便分析他们的答题规范性。
在4月中旬组织的天一考试中第18题第一问是以青海省冷凉蔬菜产业为背景,本题旨在深入探讨农业区位因素。本题旨在测试考生对地理信息的捕获与解读技巧,并检验他们如何有效调动和应用地理知识,特别是在农业区位分析领域的实际应用能力。此外,本题还聚焦于考生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水平。尽管这一题目在整体难度上属于基础层面,但它依然能够有效评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科能力,但是这一问题得分率在我班仍然不高。下面是真题展示:
答案要点 (1)海拔较高,夏季日照时间长,蔬菜光合作用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有机质积累;灌溉用水多为深层地下水或高山冰雪融水,水质较好;气温较低,蔬菜生长周期长,品质好;蔬菜病虫害少等。
经过对学生答题样本的细致统计和分析,我发现本班学生在解答这一地理题目时存在几类常见问题:
①部分学生倾向于生硬地套用地理模板,如“气候、地形、土壤、水分”等要素,这反映了他们在审题时不够细致,往往一见类似题目就急于将学过的地理模板套用于答案中。如下图1。
图1
②部分学生存在答案组织上的问题,即分点不明确。他们常将多个得分点混淆在一起,未加以明确的序号标注,或在同一序号下罗列了多个得分点,例如将“夏季日照时间长,蔬菜光合作用强”与“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有机质积累”合并为一点,这不仅影响了阅卷老师的评判效率,也容易导致学生无辜失分。如下图2。
图2
③还有一类问题在于答题要点缺漏,这又可以细分为两类:一是由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导致答案中缺失了必要的得分点,如把“昼夜温差大”写成“昼夜温差小”,把“高原大陆性气候”写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等其他错误气候类型,另类是答题逻辑混乱,学生解答逻辑顺序混乱,以至于丢分。如下图3。
图3
④答题要点重复,如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度适宜蔬菜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蔬菜养分的积累”,此类学生这种看似全面的答案,实际上因为内容的冗余和重复,未能精准地展现学生的知识点掌握情况,从而在阅卷过程中造成了不必要的丢分。如下图4。
图4
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是一些规范答题的建议:
1.提高阅读能力
在对学生答题卡批改的过程中,我注意到语言冗长、对题目的重复表述、内容点的冗余及答题结构不清晰等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源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不足以及语言表达技巧的欠缺。为了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我建议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深入阅读训练,特别是经典作品的研读,这将有效促进他们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技巧的显著提升。
2.加强地理专业术语的应用
学生在地理综合题作答中未能准确使用专业术语,暴露出地理基础概念掌握不扎实的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特别强调基础概念的学习,并鼓励学生养成使用专业术语表达的习惯。这是因为选择题对基础概念的考查可能不够直接,但综合题则会直接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培养分点作答习惯
分点明确作答是地理综合题作答的规范化标准,同时也是学生在解答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作答规范性,教师应在日常训练中强调综合题答题规范,并培养学生分点作答的习惯。这样,学生在答题时能够清晰、简洁地呈现得分点,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失分。
4.注重答题的逻辑性
答题逻辑的正确性也是学生需要重视的问题。在答题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逻辑颠倒、错误或不完整的情况,这反映了他们逻辑表达能力的不足。为了改善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关注语言表达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并在答题时精确而恰当地应用这些能力。
5.重视日常作业中的答题规范性
教师在批改学生作业时,除了关注得分点外,还应加强对答题规范性的要求。通过及时指正学生不规范的作答,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此外,教师可以通过即时纠正学生不规范的答题行为,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规范的答题习惯。另外,安排小组任务,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相互检查和督促,同样是一种促进答题规范性养成的有效手段。
- 取得的成效
本课题的实施主要在我校高二A7班进行,部分学生听取建议后,在期中考试中地理综合题得分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比如此次期中考试我班地理过二本线以上的同学有10个,其中有4个同学的综合题得分在26分以上,其他六位也能拿到20分以上,这些同学都是答得相对不错的,更难得的是吴长隆同学没有过线,选择题得分21分,综合题却拿到了32分,这在我们这种基础较差的班级无疑是令人惊喜的,更是值得鼓励与肯定的,而这位同学在天一考试中地理综合题得分20分左右,进步不可谓不大.
翻看这些同学的答题卡会发现综合题答题规范性较好,能够理解题意,并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加以总结,然后用专业术语按点罗列出答案,如图5。但是仍然有部分学生综合题得分情况不太理想,其中过线的石堰南同学综合题得分仅有15分,以其为代表的学生对于综合题答题不规范的情况依然存在,没能得到有效提升。
图5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和实施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很多学生答题不规范的各种情况,然后对症下药,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帮助学生提高答题规范性,使部分学生答题规范性得到了有效提升。有关这个课题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条件限制,导致研究范围不够广,样本数量有限,仅对我所任教的高二A7班学生进行研究,并实施相关策略,难以全面反映高中生的整体情况,另外答题规范性需要学生一定的时间掌握,这可能导致在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的改进效果。希望这次课题研究所提出的相关策略能对本校地理这一教学任务起到促进作用。
- 结论和讨论
地理综合题长久以来都是学生在提升学业成绩时面临的重要挑战,其涵盖内容的广泛性和深度对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提出了严苛的标准,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学生之间在学业成绩上的差异。然而,面对这类题目时,部分学生甚至一些教师过于关注解题策略,却往往忽视了答题规范性对于得分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综合题得分率的低下。因此,提升答题规范性应成为师生共同关注的焦点,以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为提升综合题得分率奠定坚实基础。总之,提高高中生地理综合题答题规范性是一项持续且需共同努力的任务,教师和学生需携手并进,共同攻克这一难题。
作者简介:李润,女,中小学二级老师。
从教格言:精细务实,以心与心。
荣誉表彰:县优质课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