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时间:75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农业产业集群是指以生产和加工农产品为对象的企业或农户,以及相关服务企业或机构,在一定区域内紧密关联,进而形成的一个有机整体。漳平市位于福建省西南部,多山地丘陵,茶叶种植历史悠久,辖区南部的永福镇形成了高山茶产业集群。20世纪 90年代,台湾高山茶企 TP进入永福镇投资,仅利用当地的茶山资源,永福高山茶集群进入萌芽期。目前,随着众多新的台资企业不断被引入及“台创园”等组织机构的成立,本地生产网络替代了区外的生产网络,生产物资与机械采购基本实现本地化,永福高山茶集群进入成熟期。据此完成1~2题。
1.永福高山茶集群发展的萌芽期,主要依赖( )
A.本地资源 B.优惠政策 C.投资源地 D.传统工艺
2.永福高山茶集群走向成熟,关键得益于( )
A.政府力量推动 B.相关产业发展
C.龙头企业带动 D.农户积极参与
如图示意某地近地面等压线分布状况。图中箭头表示乙地风向及受力情况。据此完成3~4题。
3.表示地转偏向力的箭头是( )
A.a B.b
C.c D.d
4.受甲天气系统控制,菏泽( )
A.春季易出现扬尘 B.夏季易出现雷电
C.秋季易出现连绵阴雨 D.冬季易出现辐射雾
生物结皮是由生长于土壤表层和近地表数毫米内的蓝绿藻、苔藓、地衣等与土壤复合而形成的具有生命活性的复合体。黄土高原的黄土沟壑区由于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实施,生物结皮在退耕坡地上广泛发育,研究发现生物结皮坡面的初始产流明显早于翻耕后的裸土坡面。下图示意黄土高原某沟壑区一次降水过程中不同坡面产流量和产流率随降雨历时的变化。据此完成5~6题。
5.与裸土相比,生物结皮对坡面的影响是( )
A.产流量增加 B.下渗量减少 C.产流率降低 D.初始产流延后
6.两种坡面初始产流早晚存在差别的原因在于降雨初期( )
A.裸土坡面土壤孔隙度大 B.裸土坡面地表摩擦力大
C.生物结皮坡面入渗速率快 D.生物结皮坡面土壤不稳定
近年来,租房已成为城市居民的重要居住方式,中国特大城市“租房时代”全面到来。下表示意广州中心城区单位面积住宅租金部分影响因素的回归系数,其绝对值大小表示各因素对住宅租金的影响强度,正负值表示各因素与住宅租金的相关性。据此完成7~8题。
因素类别 | 回归系数 |
建筑面积 | -0.349 4 |
电梯与物业 | 0.119 1 |
地铁便利性 | 0.048 4 |
办公便利性 | 0.098 3 |
基础教育便利性 | 0.039 1 |
商业服务便利性 | -0.024 6 |
公园可达性 | 0.024 0 |
7.在建筑特征方面,广州中心城区租户在租房时更倾向于( )
A.大户型、电梯房 B.大户型、步梯房
C.中小户型、电梯房 D.中小户型、步梯房
8.在便利性特征方面,广州中心城区租户在租房时更多考虑( )
A.孩子教育 B.购物便利 C.工作便利 D.娱乐休闲
“以渔改水”是基于食物链原理,利用鱼类控制藻类密度进行富营养化湖泊修复的措施。湖鲚是太湖“以渔改水”措施中重要的鱼类选择,属于生长快速的鱼类,在低溶解氧和较高温度条件下均能生长繁殖。如图示意2007~2016年太湖湖鲚捕捞量与水体富营养指数(TSI)的关系。TSI大小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呈正相关。据此完成9~10题。
9.推测湖鲚的生长习性是( )
A.喜食大型鱼类 B.喜食浮游动物
C.喜食浮游植物 D.喜食营养盐类
10.下列“以渔改水”的措施中,合理的是( )
A.放养鲢鱼等草食性鱼类 B.放养浮游动物食性鱼类
C.减小对湖鲚的捕捞力度 D.网围集约化养殖水产品
贵州省后寨河流域位于高原型喀斯特地貌区内,流域面积约80.65 km2,流域最高海拔约1 585 m,最低海拔约1 218 m;主要土壤为石灰土、黄壤和水稻土,且三种土壤的特性差异显著。下图示意后寨河流域不同海拔土壤的分布。据此完成11~13题。
11.后寨河流域内三种土壤( )
A.石灰土中石砾含量较大 B.黄壤呈碱性
C.水稻土肥力低 D.黄壤土层较厚
12.影响后寨河流域三种土壤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成土母质 B.年降水量 C.分布海拔 D.植被类型
13.该地水稻土增加易引发土壤( )
A.红漠化 B.石漠化 C.次生盐渍化 D.沙漠化
菌草是用于食、药用菌培养料和畜禽饲草料的草本植物的统称,它可以达到“以草代木,以草代粮”的作用。宁夏北部的宝丰村地形平坦,目前种植的主要菌草是巨菌草,它具有生物量大、蛋白质含量高、适应性强、生长快等特点。巨菌草根系发达,有很高的生态价值。据此完成14~15题。
14.菌草能实现“以草代粮”的作用是因为其( )
A.营养丰富,可作主食 B.可用于培养食用菌
C.生物量大,适应性强 D.可作为畜禽的饲草料
15.种植巨菌草有利于宝丰村( )
①减轻土地盐碱化 ②建设商品粮基地
③发展畜牧业 ④治理水土流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随着北极航线的开发,中俄两国专家又提出纵向联通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陆河联运路线(图1)。陆河联运路线的陆运段是中国大连市到俄罗斯雅库茨克市的铁路,其中俄罗斯部分的铁路线正在建设中,河运段是俄罗斯雅库茨克港到季克西港的勒拿河下游水运航道。雅库茨克港是俄罗斯著名的内河港口,位于勒拿河下游的雅库茨克市。陆河联运实施之后,雅库茨克市将成为全线河运连接铁路的交通枢纽,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有着较为乐观的前景。图2示意雅库茨克市的气候资料。
(1)分析气候给陆运段俄罗斯部分的铁路线建设带来的困难。(2分)
(2)指出雅库茨克港吞吐量最大的三个月份,并说明其自然原因。(4分)
(3)从产业发展的角度说明陆河联运实施之后对雅库茨克市经济的带动作用。(4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居民闲暇时间的增多以及价值观念的转变,深刻影响着中国城乡居民的休闲模式。商业型健身房作为重要的健身休闲场所,在城市中快速发展。研究发现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的区位选择与高房价地区、高档写字楼、住宅小区和购物中心等空间分布保持较高的契合度,甚至已经成为大型购物中心的标配。下图示意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分布密度。
(1)据图描述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的空间分布特征。(4分)
(2)根据上海市商业型健身房的区位选择分析其主要客源市场特征。(4分)
(3)分析商业型健身房进驻大型购物中心的原因。(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青藏高原属于典型的人口稀疏区,其内部人口分布地域差异显著。“祁吉线”(下图)两侧地域面积大致相同,但是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人口比例达到93∶7。两侧人口疏密格局长期稳定,但同时具有微变动。研究 1982~2010年的青藏高原人口统计数据发现,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在1%左右,部分县市还出现负增长,人口占比持续微降,西北半壁大多数县市的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2%,人口占比持续微增。西北半壁是地球上相对不宜人居的地区之一,并分布有可可西里、羌塘等多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口以从事畜牧业为主。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西北半壁的生态环境面临巨大压力。
(1)分析青藏高原的东南半壁人口相对较多的自然原因。(4分)
(2)推测东南半壁大多数县市人口增长较慢,部分县市出现负增长的原因。(6分)
(3)为协调西北半壁日益增长的人口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请提出可行性建议。(6分)
1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长江口是典型分汊型河口,形成“三级分汊,四口入海”格局(下图)。横沙通道位于长兴岛和横沙岛之间,是长江口一条呈西北—东南走向的水道,两岸港口码头众多,潮流呈现往复流特征。受潮汐运动影响,横沙通道北口东侧近岸形成一个明显深于周围河床的冲刷坑,其形态近似椭圆形,呈西北—东南走向。2005 年以来,随着长兴岛有关工程建设,岛屿东北侧岸线大幅北移,北港的深泓线(即沿河流方向最大水深处的连线)南移,使冲刷坑快速发育,形成深“V”型槽,并向南延伸630 m。
(1)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横沙通道北口冲刷坑的形成原因。(3分)
(2)分析 2005年以来冲刷坑快速发育的原因。(4分)
(3)推测冲刷坑的不断发育对横沙岛的潜在威胁。(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