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发视频称,孩子的地理试卷上频繁出现与华为相关的题目,从华为在汽车和手机领域的介绍,到华为总部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再到华为日本研究所的地理坐标等,这些内容让不少家长感到困惑和不安。
在视频评论区,家长们的声音此起彼伏。一部分家长认为,将华为这样的商业品牌频繁出现在孩子的地理试卷上,显得过于商业化,似乎有悖于教育的初衷。他们担忧,这种“企业植入”的方式,会让孩子们误以为学习地理就是为了了解企业的位置和经营范围,而不是为了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
这些家长认为,这种“华为上试卷”的现象,可能是企业给了出题人某种“好处”,才使得华为成为了试卷上的“常客”。他们认为,这样的做法不仅破坏了教育的公平性,还可能误导孩子们对教育和商业的认知。
与这些家长的担忧不同,另一部分网友则认为,地理试卷上出现华为这样的企业元素,并无不妥之处。他们认为,地理学科本身就涉及到人文地理和工业地理等多个方面,而企业作为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在地理试卷上是理所当然的。
这些网友表示,地理试卷中的企业元素,并不是在考察孩子们对企业本身的知识,而是以企业为背景,结合自然地理来考察学生们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华为总部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其实就是在考察孩子们对深圳这个城市的经纬度知识的掌握;而华为日本研究所的位置,则是在考察孩子们对世界地图的熟悉程度。
对于这场关于“华为上试卷”的争议,教育专家们也给出了自己的观点。他们认为,地理试题需要与时俱进,反映现实世界的变化和发展。在这个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自然也应该成为地理试题的一部分。
教育专家们表示,地理试题中出现企业元素,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加了解现实世界中的企业和产业分布,还可以激发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同时,这种出题方式也可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地理知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对于这场关于“华为上试卷”的争议,家长们的看法各不相同。有的家长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地理试题中出现企业元素是合理的;而有的家长则持反对意见,认为这种做法过于商业化、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